《广庆寺》

时间: 2025-04-29 10:20:04

传者不足信,见景胜如闻。

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

鱼龙晴自戏,猿狖晚成群。

醉酒斜阳下,离心草自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传者不足信,见景胜如闻。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鱼龙晴自戏,猿狖晚成群。醉酒斜阳下,离心草自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景色的赞美与感慨。传闻未必可靠,亲眼所见的风景总比听说的更美。一条河水奔流向大海,远方的两座山峰高耸入云。阳光明媚时,水中鱼龙自在游玩;黄昏时,猿猴聚在一起成群嬉戏。醉酒之际,斜阳洒下,心中烦忧仿佛被离心草的香气所驱散。

注释:

  • 传者:传话的人,指代那些传递消息的人。
  • 见景胜如闻:亲眼看到的景色比听说的更美妙。
  • 一水:一条河流。
  • 鱼龙:鱼和龙,意指水中生物,形象地描绘出活泼的景象。
  • 猿狖:猿猴,晚上的猿猴成群结队。
  • 醉酒:饮酒后微醉的状态。
  • 斜阳:落日时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离心草:一种香草,通常用来驱散烦恼。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涉及典故,但“鱼龙晴自戏”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生物的描写,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翱,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翱游览广庆寺期间,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了广庆寺周围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真挚情感。前两句强调了亲身体验的重要性,指出了传闻的局限性,表明了诗人对景色的直观感受。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河流与山峰的壮阔,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气势,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后面两句以鱼龙和猿狖的生动描写,营造出一种活泼的自然氛围,体现出生态的和谐美。最后一句则通过醉酒和离心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美景中的精神升华与情感的释放,仿佛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情感的深度,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传者不足信,见景胜如闻:传言的人不可信,亲自见到的景色比听闻的更加美丽。
  2. 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一条河流向大海奔去,远处的两座山峰高耸入云。
  3. 鱼龙晴自戏,猿狖晚成群:在晴朗的天气中,鱼龙自在地戏水;傍晚时分,猿猴聚集成群。
  4. 醉酒斜阳下,离心草自薰:在醉酒和斜阳的映照下,离心草的香气自然弥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和龙比作生动的自然元素。
  • 拟人:鱼龙和猿狖被赋予了生动的情感与活动。
  • 对仗:如“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形成了整齐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流动,代表着自由与广阔。
  • :象征着稳定与高远,代表着追求与理想。
  • 鱼龙:代表着活泼与自由,描绘了自然生物的生机。
  • 猿狖:象征着灵动与亲密,体现出自然的和谐。
  • 醉酒:象征着放松与享受,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李翱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填空题:这首诗中提到的“离心草”代表了诗人内心的__

  3. 判断题:诗中“见景胜如闻”表明了传者的信息是可靠的。 (对/错)

答案:

  1. B
  2.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但更强调与自然的融入与感悟;而李翱的《广庆寺》则更注重对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两者在意象的使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翱诗文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