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县君好砖渠,绕水恣行游。
鄙性乐疏野,凿地便成沟。
两岸值芳草,中央漾清流。
所尚既不同,砖凿可自修。
从他后人见,境趣谁为幽。
白话文翻译:
县君喜欢砖砌的水渠,随意地绕着水边游玩。
我这粗鄙的性情乐于清幽的野外,凿地就可以形成沟渠。
两岸长满了芳香的草,水中央荡漾着清澈的流水。
彼此所重视的趣味是不同的,砖砌的渠是可以自己修建的。
而后人看到的境界趣味,究竟谁更幽静呢?
注释:
- 县君:指的是当地的女性贵族或县主。
- 砖渠:用砖砌成的水渠,象征人工修建的景观。
- 鄙性:指粗鄙的性情,不拘小节。
- 疏野:形容清幽的野外环境。
- 所尚:所重视的事物或趣味。
- 境趣:景致和趣味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翱,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戏赠诗》写于唐代的一个清新自然的环境中,表现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以及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包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县君所喜爱的砖渠和作者所向往的自然疏野,展现了人与自然、人工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诗的开头,县君的喜好被描绘得颇为生动,砖渠的存在虽然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局限于格局和形式,缺乏自然的灵动。而作者则以“鄙性乐疏野”表达了对原始自然环境的向往,显示出一种对自由和个性化生活的追求。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中提到“芳草”和“清流”,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的美丽和恬静,形成了与人工建筑之间的鲜明对比。最后一句“从他后人见,境趣谁为幽”引导读者思考,究竟是人工修建的渠更能带来幽静的境界,还是自然的野外更具魅力,表现出一种哲学性的思考与反思。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深刻联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县君好砖渠:描绘县君对于人工水渠的喜爱,表现出对文明的向往。
- 绕水恣行游:强调县君在水边自由自在地游玩,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 鄙性乐疏野:作者自谦,表明自己更喜爱自然的清幽。
- 凿地便成沟: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亲近与随意。
- 两岸值芳草:描绘两岸草木繁盛的美丽景象。
- 中央漾清流:水流的清澈,增加了自然的灵动感。
- 所尚既不同:指出县君与作者在趣味上的差异。
- 砖凿可自修:暗示人工的事物虽可修建,但缺乏自然之美。
- 从他后人见:引发对后人审美趣味的反思。
- 境趣谁为幽:反问究竟哪个境界更幽静,展示了对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县君与作者的喜好对比,突出自然与人工的差异。
- 意象:用“砖渠”、“芳草”、“清流”等意象勾勒出鲜明的自然画面。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思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人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不同趣味的理解。诗中蕴含着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追求自然和宁静的哲学。
意象分析:
- 砖渠:象征着人造景观,代表文明的发展。
- 芳草: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美丽,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 清流:象征纯净和灵动的自然状态,体现了自然的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县君最喜欢什么? A. 自然的山水
B. 砖砌的水渠
C. 竹林 -
填空题:诗中提到“中央漾__”,形容水的清澈。
-
判断题:诗人认为砖渠比自然更幽静。 (对/错)
答案:
- B
- 清流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翱更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对比,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静谧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翱集》
- 相关诗词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