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龟二首》
时间: 2025-01-11 21:59: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龟二首》
作者: 司空图 〔唐代〕
却为多知自不灵,
今朝教汝卜长生。
若求深处无深处,
只有依人会有情。
世外犹迷不死庭,
人间莫恃自无营。
本期沧海堪投迹,
却向朱门待放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因为知道得太多,反而不灵验;今天我教你去卜问长生。若想追求深邃的事物,却发现深处无处可寻;唯有依靠他人才能体会到情感。在世外仍然迷茫于不死的境地,人间不要自以为是地无所追求。本期在沧海中可以抛弃往事,却向朱门等待放生。
注释:
- 却为多知自不灵:反而因为知道得太多,反而不能灵验。
- 卜长生:占卜长生不老之事。
- 若求深处无深处:若想追寻事物的深刻,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深度。
- 依人会有情:依赖他人才能感受到情感。
- 世外犹迷不死庭:在世外仍然迷惑于追求不死的境地。
- 人间莫恃自无营:人间不要自恃没有所求。
- 沧海堪投迹:在广阔的海洋中可以抛弃往事。
- 朱门待放生:在富贵之家等待放生的机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约837年-908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因其作品影响深远而被后人称道。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以自然和人生哲理为题材,强调个体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放龟二首》是司空图在思考生命、长生与人际关系时所作,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追求长生的反思,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生命意义和自然法则的探讨。
诗歌鉴赏:
《放龟二首》以独特的哲理思考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司空图对生命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却为多知自不灵”引入,意味着过多的知识反而让人失去灵性,反映了对世俗繁华和长生追求的讽刺。接着“今朝教汝卜长生”,似乎是在对他人传达一种无奈的劝诫,暗示长生之路并非易事,带有对命运的无力感。
“若求深处无深处,只有依人会有情”,此句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依赖与共鸣。诗人通过对“世外犹迷不死庭”的描写,揭示了在追求不死的过程中,反而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对现实的把握。
最后两句“本期沧海堪投迹,却向朱门待放生”则展示了诗人对过往的释然与希望,尽管生活繁杂,仍期待着一种新的开始与解脱。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长生的探讨,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深邃的感悟与对情感依赖的认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却为多知自不灵:强调知识的束缚与灵性之间的矛盾。
- 今朝教汝卜长生:表达对他人寻求长生的劝导,同时暗含无奈。
- 若求深处无深处:指出追求深邃的无果与虚无。
- 只有依人会有情:强调情感的相互依赖。
- 世外犹迷不死庭:揭示对“长生”追求的迷惘。
- 人间莫恃自无营:告诫人们不要自满于无所追求。
- 本期沧海堪投迹:表达在广阔的生命中寻找归属的愿望。
- 却向朱门待放生:期待一种解放与新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沧海”比喻广阔的生命经历。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追求长生的无奈与困惑。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赖以及对长生的追求,表达人在追求长生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而真正的生命价值在于情感的交流与内心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生:象征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 朱门:象征富贵与权势。
- 沧海:象征广阔的生命旅程与无尽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长生”,这代表什么?
- A. 永生不死
- B. 寿命长久
- C. 追求生命的意义
- D. 以上皆是
-
“世外犹迷不死庭”中的“世外”指的是?
- A. 现实生活
- B. 超脱尘世的境地
- C. 迷惘的状态
- D. 生活的无趣
-
诗中表达了对知识的怎样看法?
- A. 知识是力量
- B. 知识会让人迷失
- C. 知识是无用的
- D. 知识应该被追求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放龟二首》与王维的《终南山》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前者更注重于对生命意义的反思,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归属。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