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是人间寂寞花,
解怜寂寞傍贫家。
老来不得登高看,
更甚残春惜岁华。
白话文翻译:
这时人间的花已经寂寞凋零,
让我更加怜惜那孤独的贫家之旁。
年老时已无法登高远望,
更让我对残春感到惋惜岁月的流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已是:已经是。
- 人间:人世间。
- 寂寞花:指花已经凋谢,形容孤独、凋零的状态。
- 解怜:心中怜悯。
- 傍:靠近。
- 贫家:贫困的家庭。
- 老来:年老时。
- 登高:登高处观景。
- 更甚:更加。
- 残春:即将结束的春天。
- 惜岁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登高”一词,可以联想到古人登高望远的传统习俗,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元,号云溪,唐代诗人,世称“诗中之王”。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九月,正值秋季,时节的变换让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诗人处于晚年,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九月八日》是一首通过自然景物映射人生命运的抒情诗。全诗采用了浓厚的秋意,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深切感慨。首句“已是人间寂寞花”直接点明了时节的特征,花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逝去,暗含对美好事物的惋惜。接着,诗人以“解怜寂寞傍贫家”表达了对贫困家庭的同情,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老年人的无奈在“老来不得登高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高瞻远瞩,留下对时光的无尽惋惜。“更甚残春惜岁华”一句则加深了诗中对岁月流逝的感伤,春天的残余让人更加珍惜过去的美好,透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司空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是人间寂寞花:此句通过“寂寞花”描绘秋天的凋零,暗示青春和生命的无常。
- 解怜寂寞傍贫家:诗人在对花的惋惜中,转而关注贫困家庭的孤独,显示出对他人境遇的关心。
- 老来不得登高看:表达了年老带来的无力感,无法再享受高处的景色。
- 更甚残春惜岁华: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寂寞花”比喻青春的流逝。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贫困家庭的同情,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青春与美好,因凋零而引发感伤。
- 贫家:代表社会底层的孤独与无奈。
- 高处:象征理想与远见,表达了人生的追求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寂寞花”主要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冷清
- B. 青春的逝去
- C. 花的香气
-
诗人对“贫家”的态度是?
- A. 同情
- B. 嗤之以鼻
- C. 无所谓
-
“老来不得登高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年老无能为力的惋惜
- C. 对登山的热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司空图的《九月八日》和李白的《夜泊牛津》,都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对人生的感悟,但司空图更倾向于感伤与同情,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