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11 21:46:39

笛声幽怨,愁锁深深院。

月上林梢霞影淡,一笑天人初见。

空山雪闭云遮,温存绝代铅华。

待到千红闹处,故应不见梅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陈曾寿
笛声幽怨,愁锁深深院。
月上林梢霞影淡,一笑天人初见。
空山雪闭云遮,温存绝代铅华。
待到千红闹处,故应不见梅花。

白话文翻译

笛声幽怨,愁苦锁住了深深的院子。
月光照上林梢,霞光微淡,仿佛天人初次相见的笑容。
空山被雪覆盖,云雾遮住了视线,温柔的存留着绝世的美丽。
等到万紫千红争艳之时,应该看不到梅花的身影。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怨:形容笛声中带有愁苦的情感。
  • 愁锁:忧愁如同锁住一样,形容心情沉重。
  • 霞影:指晨昏时分的霞光映照,光影淡雅。
  • 天人初见:形容像是神仙初次相见的美好场景。
  • 铅华:指一种化妆品,寓意美丽而虚幻。
  • 千红闹处:形容盛开的花朵争奇斗艳的场景。
  • 梅花:象征清雅与孤傲的花,常用以比喻高洁之人。

典故解析
“天人初见”有可能指代神话传说中仙人初遇的美好情景,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曾寿,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合细腻的感受与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清代,诗人在此时期受传统文化和个人情感的影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慨与对世事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整体上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富有情感的氛围。开篇的“笛声幽怨”,便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笛声不仅是音乐的表现,更是心情的写照,带有浓郁的哀愁色彩。接下来的“愁锁深深院”,深刻地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这种情感通过月光的描写得到了缓解,“月上林梢霞影淡”,月光和霞光的交相辉映,仿佛在给这份愁苦增添一丝温柔的光辉。

而后,诗人再一次回归到孤寂的山林,空山雪闭、云遮的意象,似乎在描绘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此时,诗人的情感愈发深沉,温存绝代铅华,暗示了美丽的事物往往是短暂的,令人心生向往却难以把握。

最后,诗句“待到千红闹处,故应不见梅花”给人一种意外的转折。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繁华与热闹,但在这样的景象中,梅花却隐匿不见。这既是对世间繁华的感慨,也表达了对孤独高洁的梅花的思念和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笛声幽怨:笛声中蕴含着深深的哀愁,暗示诗人内心的忧伤。
  • 愁锁深深院:愁苦像锁一样困住了诗人,深院的孤独感加重了这种情绪。
  • 月上林梢霞影淡:月光照耀下,霞光显得微弱,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景象。
  • 一笑天人初见:仿佛是神仙初相见的美好瞬间,增添了一丝梦幻色彩。
  • 空山雪闭云遮:空山雪景,云雾弥漫,象征着一种孤寂的氛围。
  • 温存绝代铅华:对绝世美丽的温存,暗示了某种无奈与失落。
  • 待到千红闹处:期待盛开的繁花争艳之时,象征着热闹与繁华。
  • 故应不见梅花:在繁华中,珍贵的梅花却难以再见,表达了对孤傲高洁的追求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笛声和愁苦的比拟,形象地传达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愁锁比作一种锁,赋予情感以物质的形态。
  • 对仗:诗句之间的音韵和意象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幽怨的笛声、孤寂的环境,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孤独高洁情怀的珍视,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笛声:象征着孤独与悲伤。
  • 月光:代表着宁静与美好的期望。
  • 空山:象征孤独和清净的境界。
  • 梅花:象征高洁、孤傲的品质,常用于比喻坚韧不拔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笛声幽怨”中的“幽怨”主要指什么?
    A. 高兴
    B. 哀愁
    C. 激昂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A. 热闹
    B. 高洁
    C. 繁华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繁华的向往
    B. 对孤独的珍惜
    C. 对美好的失落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下独酌》 - 李白
  • 《相思》 - 王维

诗词对比
可以将《清平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比较,前者更强调孤独与高洁,后者则表现了对月的向往与饮酒的乐趣,两者都在不同的境遇中抒发了对美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此框架为理解和学习《清平乐》的诗词提供了全面的视角与深刻的分析,适合诗词爱好者深入研究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