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一作和蕃)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白话文翻译:
在汉代的历史上,和亲政策显得愚笨;
国家的安危依赖于明智的君主,而妇女则承担着重任。
难道仅凭美丽的容貌,就能安抚胡人的侵扰?
埋在地下千年的白骨,究竟是谁来辅佐那些臣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和亲:指与外族结亲以求和解的政策。
- 社稷:指国家,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物神。
- 明主:指英明的君主。
- 安危:指国家的安全和危难。
- 玉貌:指美丽的容貌。
- 胡尘:指胡人带来的骚扰或侵扰。
- 地下千年骨:指历史上死去的人的遗骨。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和亲”政策多见于汉代,与匈奴等外族关系紧张时,王室通过婚姻来维持和平。
- “地下千年骨”暗示历史的沉痛教训,强调历史的长河里,很多无辜者为国家的决策付出了代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戎昱,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反思,具有深刻的政治意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诗人借古讽今,反思历史上汉朝的和亲政策,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洁的四联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政治思考。开头两句以“汉家青史”引入,直接指向历史,揭示了和亲政策的无奈与愚笨。这种政策常常是为了短期平息外患,但却忽略了国家安全的根本。接下来的“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展现了国家兴亡与领导者的关系,强调了明主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在动荡中,女性不得不承担起重任,直言不讳地揭示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依赖。
后两句以“岂能将玉貌”作结,反映了对美貌的讽刺,质疑单凭外表如何能够解决深层次的政治与军事问题。最后一句“地下千年骨”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示了历史的惨痛教训,谁又能够真正辅佐那些臣子呢?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又意味深长,情感上则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教训的警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开篇点出历史上和亲政策的失败,表现出对这种政策的不满。
-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强调国家的安危依赖于君主的明智决策,亦反映出女性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
-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质疑单靠美貌能否解决外族的侵扰,表现出对表面现象的不屑。
-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深刻思考历史,感叹历史的牺牲与无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安危托妇人”对“社稷依明主”,展现出对立与统一。
- 反问:通过“岂能将玉貌”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深度。
- 象征:千年骨象征历史与教训,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强调政治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史:象征历史的记载,代表过去的教训。
- 明主:象征智慧与权力,代表国家的希望。
- 玉貌:象征表面的美丽,暗示虚幻与无用。
- 千年骨:象征历史的沉重与无辜者的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关于“和亲”政策,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 通过战争获得土地
B. 通过婚姻与外族建立和平
C. 完全依靠武力
D. 不涉及任何外交关系 -
“地下千年骨”主要表达了什么意义?
A. 对古代文化的赞美
B. 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美貌的赞美
B. 历史的教训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C. 对战争的渴望
D. 对女性角色的贬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使至塞上》:探讨边疆和民族关系。
- 杜甫的《春望》:反映国家动荡与历史悲剧。
诗词对比:
- 戎昱 vs 王维:戎昱更强调历史的教训与对国家的忧虑,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反映边疆的凄凉与战争的无奈,两者在历史反思和个人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汉代历史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