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时间: 2025-01-11 14:25: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作者: 陈象舆 〔宋代〕
孝弟扬芳累世传,书斋云锁碧峰前。
轩窗翠滴松筠接,砌槛清涵水石连。
旌表华门诚积善,褒崇合族慤敦贤。
义高管郑徵猷远,名重曾颜德行全。
弟侄登科当景连,公卿记美会佳篇。
华林胜概终寻访,旧约依依已数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孝道和兄弟情谊在这一家世代相传,书房被云雾缭绕,矗立在碧绿的山峰前。窗外的翠绿松竹在雨滴中相接,台阶旁的栏杆清澈地映照着水石的美景。华门的旌旗昭示着积德行善,家族的荣誉也崇尚贤良。义气高尚的人如郑氏,在外名声远播,德行出众。侄子们登科及第,名位显赫,佳作频出。华林的美景,我终会再去探访,旧日的约定依然萦绕心间,已过去了好几年。
注释
- 孝弟: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情义。
- 扬芳:指美德和名声的传播。
- 书斋:读书的地方。
- 云锁:形容环境清幽,云雾缭绕。
- 砌槛:台阶栏杆的意思,描述景物。
- 旌表:指旗帜和标志,象征着家族的荣誉。
- 褒崇:赞美和推崇。
- 义高管郑:义气高尚的人,指郑家族。
- 公卿:指官员和高官。
- 华林胜概:指华林的美丽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象舆,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名流传。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族美德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其对胡氏华林书院的探访之际,表达了对家族荣誉与德行的赞美,体现出浓厚的儒家文化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华林书院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道德情操的环境。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示了书院的美丽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读书求知的向往与珍视。开头两句强调孝道和兄弟情,传达出诗人对家庭美德的重视。通过“书斋云锁碧峰前”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幽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书院的优雅与静谧。松竹的翠绿、雨滴的清澈,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图景。诗人在这里不仅描写外在的环境,更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对知识的渴望。
此外,诗中提到的华门和家族的积德行善,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与文化的传承。尤其是“义高管郑徵猷远,名重曾颜德行全”这两句,传达出对家族中贤良者的敬仰,表现出一种对传统美德的深厚认同。
结尾提到“华林胜概终寻访,旧约依依已数年”,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及对未来再访的期待,这种情感也让整首诗充满了温暖与人情味,突出了一种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孝弟扬芳累世传:孝道与兄弟情谊在家族中世代相传,像芳香一样流传。
- 书斋云锁碧峰前:书房被云雾笼罩,坐落在青翠的山峰前,描绘出书院的美丽环境。
- 轩窗翠滴松筠接:窗外绿松竹在雨滴中交融,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的清新。
- 砌槛清涵水石连:台阶旁的栏杆清澈映照着水石,表现出书院环境的清幽。
- 旌表华门诚积善:家族的荣誉标志着他们的善行积德。
- 褒崇合族慤敦贤:推崇家族中的贤良之士,表现出对道德的重视。
- 义高管郑徵猷远:义气高尚的人如郑氏,名声远播。
- 名重曾颜德行全:曾家以德行而著称,名声显赫。
- 弟侄登科当景连:侄子们科举成功,名列前茅。
- 公卿记美会佳篇:高官们赞美他们的佳作,表明社会对他们的认可。
- 华林胜概终寻访:华林的美景我终会再去探访。
- 旧约依依已数年:旧日的约定仍在心中,已过去好几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孝弟扬芳”与“旌表华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书斋云锁”,将书房比作被云雾环绕的美景,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如“松竹”、“水石”,表现出书院的清雅环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美德的推崇与对读书求知的向往,通过对华林书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表现出温暖的人情味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林:象征着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 书斋:代表着求知与读书的精神。
- 松竹: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清雅的气质。
- 旌表:象征着家族的荣誉与道德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家族美德是什么? A. 忍耐
B. 孝弟
C. 富贵 -
诗人描绘的书院环境如何? A. 嘈杂
B. 清幽
C. 贫瘠 -
“义高管郑”中的“义”指的是什么? A. 财富
B. 道德
C. 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登高》 杜甫:描绘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诗词对比
- 陈象舆《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vs 李白《静夜思》:
- 两首诗均体现了对自然与精神的追求,但陈象舆更强调家族的美德与文化传承,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