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孟端韵》

时间: 2025-01-26 03:03:30

萧萧两鬓点吴霜,老去思归客梦长。

只有九龙山上月,夜深来照读书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萧两鬓点吴霜,
老去思归客梦长。
只有九龙山上月,
夜深来照读书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的游子,白发已渐生,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只有在九龙山上明亮的月光下,夜深人静时,他才能在读书的地方找到一丝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萧:形容树叶或风声,意指凋零的样子,也可形容老人的状态。
  • 吴霜:指的是吴地的霜,常用来形容白发。
  • 思归:思念归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九龙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山名,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寄托。
  • 读书堂:指的是读书的地方,这里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九龙山”,可能与历史或传说有关,象征着高洁与理想之地。
  • “夜深”与“照读书堂”结合,反映了古代士人夜读的传统,体现出对学问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仲益,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常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在诗人晚年,正值人生的回顾与思考之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文化的执着追求。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萧萧两鬓点吴霜”直接交代了诗人年老的状态,白发如霜,反映出人生的无常。接着,“老去思归客梦长”则揭示了他作为游子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渴望。最后两句则转向环境的描绘,九龙山的月光照耀着读书堂,创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氛围。这种情感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执着,同时也折射出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两鬓点吴霜:两鬓如霜,暗喻年华已逝,诗人自觉年老。
  • 老去思归客梦长:年长的游子,思念故乡,梦中常回到故乡。
  • 只有九龙山上月:在特定的环境中,只有山上的明月能映照他的孤独。
  • 夜深来照读书堂:在夜深人静时,明月照耀着他读书的地方,营造出一种静谧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吴霜,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文化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年老与岁月的流逝。
  • 明月:象征思念与精神寄托,反映出诗人的情感。
  • 读书堂:象征学问与知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萧”主要指什么?
    A. 风声
    B. 白发
    C. 树叶

  2. “九龙山”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故乡
    C. 理想与高洁

  3.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忘却
    B. 思念
    C. 厌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亮引发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钱仲益的《和王孟端韵》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均表达了对自然的景仰与人生的感悟。
  • 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后者则将情感与社会背景结合,表现出更为广阔的视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古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