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宗皇帝挽歌词》

时间: 2025-01-10 22:49:36

呜咽上攀龙,升平不易逢。

武皇虚好道,文帝未登封。

寿域无千载,泉门是九重。

桥山非远地,云去莫疑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呜咽上攀龙,升平不易逢。
武皇虚好道,文帝未登封。
寿域无千载,泉门是九重。
桥山非远地,云去莫疑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宪宗皇帝的悼念。诗中提到,虽然国家的安宁和繁荣很难得到,但仍然在默默地追求。提到武皇(即武则天)对道教的虚假崇拜,以及文帝(即汉文帝)尚未登基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权力的获得并非易事。皇帝的寿命并非千年,泉的入口象征着通往天堂的路是层层叠叠的。最后,桥山并非遥远之地,云彩飘过,毫无疑虑地向着高峰前进。

注释:

字词注释:

  • 呜咽:形容悲伤或哭泣的声音。
  • 升平:指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 武皇:指武则天,唐朝第一位女皇帝。
  • 文帝:指汉文帝,汉朝的第二位皇帝。
  • 寿域:指寿命的领域,象征生命的短暂。
  • 泉门:象征着通往另一世界的入口。
  • 桥山:可以理解为连接现实与理想的地方。
  • 云去:形容云彩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推移。

典故解析:

  • 武皇虚好道:提到武则天在位时的政治状况,虽然她推崇道教,但实际上是为了巩固自身权力。
  • 文帝未登封:反映历史上皇位的变迁,权力的获得往往伴随着历史的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季白,号孟山,江宁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风景和抒发情感,尤以五言诗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宪宗皇帝去世后写的,表现了对其统治期间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宪宗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经济发展,但其去世后,政局动荡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宪宗皇帝挽歌词》呈现了张祜对宪宗皇帝的怀念与悼念之情,诗中采用了多样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反映出历史的沉淀和对人的深刻思考。开头的“呜咽”二字即直白地传达出悲痛之情,紧接着提到“升平不易逢”,则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珍惜与难得之感。接下来提到的“武皇虚好道”和“文帝未登封”则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是对权力与信仰结合的深刻反思。诗中“寿域无千载,泉门是九重”则展现了生命的短暂和通往理想世界的艰难,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最后以“桥山非远地,云去莫疑峰”结束,描绘出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遥远,只在于心中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整首诗既怀念了宪宗皇帝的仁政,又引发对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深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呜咽上攀龙:表达了悲痛的情绪,借用“龙”喻指皇帝,显示出对其的敬仰。
  2. 升平不易逢:升平之世难得,强调了国家繁荣的来之不易。
  3. 武皇虚好道:提到武则天的统治,表面推崇道教,实际上是为权力服务。
  4. 文帝未登封:反映历史上权力的变迁,文帝的未登基象征着历史的复杂性。
  5. 寿域无千载:人的生命有限,提醒世人珍惜时光。
  6. 泉门是九重:象征通往理想和安宁的道路的艰难。
  7. 桥山非远地:指理想并不遥远,只要努力就能到达。
  8. 云去莫疑峰:比喻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云彩的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皇帝比作“龙”,象征尊贵与权力。
  • 对仗:如“呜咽上攀龙,升平不易逢”,展现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泉门、桥山等意象,象征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借悼念宪宗皇帝,反映对国家兴衰和历史变迁的思考,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皇权与尊贵。
  • 升平: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安定。
  • 泉门:象征通往理想世界的入口。
  • 桥山:象征追求理想的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皇”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唐太宗
    • B. 武则天
    • C. 唐玄宗
  2. “升平不易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和平的珍惜
    • B. 对战争的厌恶
    • C. 对权力的渴求
  3. 诗中最后一句“云去莫疑峰”意指什么?

    • A. 理想的追求并不遥远
    • B. 云彩的消失
    • C. 需要放弃追求

参考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同样反映历史的变迁与对理想的追求。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自然的美。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祜的《宪宗皇帝挽歌词》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虽主题不同,但都蕴含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张祜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淀与悼念,而李白则是对人生畅快的享受与豪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