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小松
作者:张祜 〔唐代〕
何处劚云烟,新移此馆前。
碧姿尘不染,清影露长鲜。
耸地心才直,凌云操未全。
可悲人自老,何日是千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哪里可以找到那云烟缭绕的地方?这是新移到我这里的松树,放在这座小馆前。它那碧绿的姿态不沾一点尘埃,清幽的影子在露水中显得格外鲜亮。松树耸立在大地上,心性却是如此直爽,虽然它的凌云之志尚未完全展现。可悲的是人总会老去,难道什么时候才能如这松树般长存千年呢?”
注释
- 劚:意为凿、雕,形容云烟弥漫的状态。
- 碧姿:指松树的碧绿姿态。
- 尘不染:形容松树清新、高洁,没有尘世的污染。
- 凌云:形容松树的高大和志向。
- 可悲人自老:感慨人生的短暂。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坚韧、长寿,与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产生了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容,唐代诗人,生活在中晚唐时期。其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山水、松竹等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居住的小馆前,松树的移植使其产生了对自然及人生的思考,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长寿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小松》表现了诗人对松树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开头的“何处劚云烟,新移此馆前”用问句引出对松树的关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悠闲与思考。松树的“碧姿尘不染”,不仅描绘了其清新的外形,也象征着一种高洁的品格,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接着“耸地心才直,凌云操未全”两句,强调了松树的挺拔与志向,表达了诗人对松树品格的赞赏,暗示着人应有的志向与追求。然而,最后两句“可悲人自老,何日是千年”则转入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长生的向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全诗情感更加丰富。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松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劚云烟”:问松树的来源,带有一种寻觅的情绪。
- “新移此馆前”:指松树是新移植到诗人所住的小馆前,增添了生机。
- “碧姿尘不染”:描绘松树的颜色洁净,象征高洁的品德。
- “清影露长鲜”:松树的影子在露水中显得清新,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耸地心才直”:形容松树的挺拔,暗喻人的品格。
- “凌云操未全”:松树虽有高大志向,但尚未完全展现,表达追求未尽之意。
- “可悲人自老”:感叹人难免衰老,与松树的长青形成对比。
- “何日是千年”:表达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比作高洁的品格,暗示人应追求高尚。
- 对仗:如“耸地心才直,凌云操未全”,形成整齐的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品德的赞美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高洁与长寿,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品德的追求。
- 云烟:代表虚幻与悠远,引发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露水:象征清新与生命力,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姿尘不染”的意思是?
A. 松树的姿态苍白
B. 松树的姿态清新
C. 松树的姿态丑陋
D. 松树的姿态普通 -
“何日是千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长生的向往
B. 对松树的喜爱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未来的迷茫 -
诗中提到的“清影露长鲜”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松树的影子
B. 露水的清澈
C. 诗人的思考
D. 自然的景色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松风阁》(王维)
诗词对比
- 张祜的《题小松》与王维的《鸟鸣涧》,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但张祜更强调松树的品德与长生的渴望,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