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迁客》

时间: 2025-01-10 23:16:40

万里南迁客,辛勤岭路遥。

溪行防水弩,野店避山魈。

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

但能坚志义,白日甚昭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南迁客,辛勤岭路遥。
溪行防水弩,野店避山魈。
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
但能坚志义,白日甚昭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南迁的旅客,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旅途。溪流上行走时要提防水中的弩箭,夜宿在山野小店要避开山中妖怪。旅途中在瘴气弥漫的地方需要寻找药物,而在贪婪的泉水边则要谨慎不要贪饮。但只要心志坚定,追求正义,心中的光明就会如白日般明亮。

注释: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指南迁的旅程很长。
  • 南迁客:指南方迁徙的旅人。
  • 辛勤:辛苦而勤奋。
  • 岭路遥:山岭间的道路遥远而艰难。
  • 溪行防水弩:在溪边行走时要小心水中可能隐藏的弩箭。
  • 野店:指偏僻的山野小店。
  • 山魈:传说中居住在山中的妖怪。
  • 瘴海须求药:在瘴气弥漫的地方需要寻找解药。
  • 贪泉莫举瓢:在泉水边不要贪心地舀水饮用。
  • 坚志义:指坚定的意志和正义感。
  • 白日甚昭昭:形容光明正大的道理清晰可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华,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其诗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风格清新。张祜在诗歌创作上受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影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寄迁客》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的时期,许多人被迫南迁。诗人以迁客的视角,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同时表达了对坚定信念和正义追求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南迁旅人的艰辛历程,展示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与人世间的悲苦。开头两句“万里南迁客,辛勤岭路遥”直接点出了主旨,表达了旅人远离故土的孤独与不易。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溪行防水弩”和“野店避山魈”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危险,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诗中“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则反映了旅途中面临的健康与物质的威胁,强调了在逆境中生存的智慧和谨慎。而最后两句“但能坚志义,白日甚昭昭”则是全诗的升华,表达了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任何困境都无法掩盖光明的希望。整首诗在描绘艰难的同时,也传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坚持,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南迁客:开篇即设定了诗的主题,描述一位远行的旅客。
  • 辛勤岭路遥:强调旅途的艰辛与漫长。
  • 溪行防水弩:暗示旅途中的危险,水中潜在的威胁。
  • 野店避山魈:显示旅途的孤寂与恐惧,山中妖怪的传说使得夜宿更加不安。
  • 瘴海须求药:指出在险恶环境中求生的必要。
  • 贪泉莫举瓢:告诫旅人要避免贪心,保持警觉。
  • 但能坚志义:表达坚持理想的重要性。
  • 白日甚昭昭:强调光明正大的道理始终存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溪行防水弩,野店避山魈”,形成了整齐的结构。
  • 比喻:将旅途的困难比作水中的弩箭和山中的妖怪,生动形象。
  • 排比:通过排比的句式增强了诗句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坚定信念与正义追求”展开,强调在逆境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迁客:象征着失去与流亡。
  • :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不确定性。
  • 山魈:象征着外部环境中的威胁与不安。
  • 瘴海:暗指疾病与死亡的威胁。
  • 白日:象征着正义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魈”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山中的妖怪
    C. 一种动物
    D. 一种药物

  2. 诗人认为在逆境中应保持什么态度? A. 绝望
    B. 放弃
    C. 坚持信念
    D. 逃避

  3. “瘴海须求药”中的“药”指的是什么? A. 食物
    B. 解药
    C. 饮料
    D. 药材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比较《寄迁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环境,但张祜的诗更侧重于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坚守,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