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淮阴水馆
作者: 张祜 〔唐代〕
积水自成阴,昏昏月映林。
五更离浦棹,一夜隔淮砧。
漂母乡非远,王孙道岂沉。
不当无健妪,谁肯效前心。
白话文翻译:
在这积水成阴的地方,昏暗的月光映照着树林。
五更时分,船只离开港口,一夜之间却将我与淮河隔开。
漂母的故乡并不远,王孙的路途又怎能沉寂。
不应只是没有健康的老妇人,谁又愿意效仿往日的心情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积水自成阴:水积聚成阴影,指水边的阴凉之处。
- 昏昏:形容昏暗的样子。
- 五更:指夜间的时间,一般是指凌晨三点至五点。
- 离浦棹:离开港口的船桨。
- 漂母:指漂母,传说中的善良母亲,象征着归属和思乡之情。
- 王孙:王公贵族的子弟,常用来指代有才华的人。
典故解析:
- 漂母:出自《左传》中的典故,漂母是古代一位以舟为生的母亲,她的故事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呼唤。
- 王孙:常用来指代有才华的人,象征着高贵的身世和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思考。他的诗词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张祜在淮阴水馆的居住期间,描绘了他在水边的寂静夜晚,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宿淮阴水馆》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夜晚的水馆中,借助静谧的环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反思。开篇以“积水自成阴”引入,描绘了水边的阴影与昏暗的月光,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五更离浦棹”一句,表现了诗人与故乡的疏离感,夜晚的船只离开港口,仿佛在暗示着诗人心灵的孤独。
“漂母乡非远,王孙道岂沉”则通过典故的引用,深化了对故乡的思考。漂母的故事让人联想到家乡的温暖与亲情,而王孙的存在则象征着对理想与追求的渴望。最后一句“不当无健妪,谁肯效前心”表达了对往日情感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不禁感慨,失去健康的老妇人又有谁愿意再去追随曾经的心意?
整首诗在宁静的环境中流露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展示了张祜细腻的笔触与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积水自成阴:水面上聚集的水影,暗示环境的宁静与阴郁。
- 昏昏月映林:昏暗的月光照映着树林,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五更离浦棹:五更时分,船只离开港口,暗示着孤独的旅程。
- 一夜隔淮砧:一夜之间,与故乡隔开,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 漂母乡非远:故乡并不远,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
- 王孙道岂沉:王孙的理想与追求,暗示着潜在的奋斗与沉寂。
- 不当无健妪:无健康的老妇人,反映出对人情的思考。
- 谁肯效前心:对往日情感的追忆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积水自成阴”比喻环境的阴郁。
- 对仗:如“漂母乡非远,王孙道岂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思绪的连绵。
- 月:象征着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船:代表着离别与旅途。
- 树林:寓意着幽静与内心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积水自成阴”指的是: A. 水边的光影
B. 水的清澈
C. 水的汹涌
D. 水的温暖 -
“漂母乡非远”中的“漂母”指的是: A. 一位母亲
B. 一位诗人
C. 一位贵族
D. 一位仙女 -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与张祜的《宿淮阴水馆》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注重豪放的情感,而张祜则倾向于细腻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