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 百鍊镜 辨皇王鉴也》
时间: 2025-01-27 03:13: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居易《百鍊镜 辨皇王鉴也》
百鍊镜,镕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祇。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鍊铜。
白话文翻译
百鍊的镜子,铸造的工艺非常特别,时间和地点都灵异而神圣。在江心的波浪上,舟中铸造,正逢五月五日的正午。用琼粉和金膏磨制而成,光滑如同一片秋天的潭水。镜子铸成后将献给蓬莱宫,扬州的长官亲自封印。人间的臣妾不适合照见,镜背上有九五之龙飞翔。大家都称它为天子的镜子,我想对太宗说一句: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却不鉴别容貌。四海的安危掌握在他手中,百王的治乱悬挂在他的心中。由此可知,天子是另有镜子,并非扬州的百鍊铜镜。
注释
- 百鍊镜:指精炼的镜子,象征着权力和智慧。
- 镕范:铸造的模具,强调工艺独特。
- 琼粉金膏:用于制造镜子的材料,象征珍贵。
- 蓬莱宫:传说中的仙境,代表崇高的理想。
- 九五飞天龙:代表天子的权威,九五之位是古代君王的象征。
- 鉴古鉴今不鉴容:太宗以人作镜,反省历史和现实,而不是关注外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王”。其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彼时他已在政治上有了一定的成就。诗歌反映了他对皇权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强调了君主应以人为鉴,以古鉴今,重视治国理政的智慧。
诗歌鉴赏
《百鍊镜》是一首深入探讨权力与智慧的诗作。白居易在诗中通过对“百鍊镜”的铸造描写,隐喻了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与智慧。镜子不仅是物质的反射,也是精神的象征,代表着领导者的自省能力。诗中提到的“太宗”指代唐太宗李世民,他以人为镜,以历史为鉴,这种自省的智慧在古代帝王中尤为重要。
诗中反复出现的“镜”字,不仅在字面上构建了清晰的意象,同时也在更深层次上引导读者思考领导者应具备的责任感和洞察力。尤其在提到“人间臣妾不合照”时,表现出君主与臣民之间的距离,反映出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权力的冷漠。白居易通过这一点,提醒统治者要关注历史和自身的行为,明智地治理国家。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治国理政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鍊镜,镕范非常规:强调镜子的独特性,暗示权力的非凡与非比寻常。
- 日辰处所灵且祇:时间地点的选择神秘而神圣,象征着天命和灵感。
- 江心波上舟中铸:在波浪中铸造,寓意在动荡中寻找稳定与智慧。
- 五月五日日午时:特定的时刻,强调古代节日的神圣性。
- 琼粉金膏磨莹已:材料精致,象征着理想的治理。
- 化为一片秋潭水:镜子光滑如水,暗示深邃的智慧。
- 镜成将献蓬莱宫:镜子最终归属高贵的地方,寓意理想的实现。
- 扬州长吏手自封:表达了权力与责任的交织。
- 人间臣妾不合照:表明君主与臣民的隔阂。
- 背有九五飞天龙:象征着权威与责任。
- 人人呼为天子镜:民众的期待与理想。
- 我有一言闻太宗:诗人对太宗的直接劝诫。
- 太宗常以人为镜:强调反思的重要性。
- 鉴古鉴今不鉴容:君主应关注历史与政治,而非个人外貌。
- 四海安危居掌内:国家的安危在于领导者的智慧。
- 百王治乱悬心中:历史的重担在于君主的责任。
- 乃知天子别有镜:指出真正的智慧源于内心,而非外物。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镜”比喻领导者的自省能力。
- 对仗:如“鉴古鉴今不鉴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镜子象征权力与智慧,背后的龙象征君权的神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领导者应具备的智慧与责任感。通过对“百鍊镜”的描绘,白居易传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提醒统治者应以人为鉴,关注历史与现实,以实现真正的治国理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鍊镜:象征权力与智慧。
- 江心波:象征不安定的环境。
- 琼粉金膏:象征珍贵与理想。
- 秋潭水:象征深邃的智慧。
- 九五飞天龙:象征皇权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百鍊镜》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九五飞天龙”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权威
- C. 财富
- D. 友情
-
诗中“太宗常以人为镜”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君主应关注容貌
- B. 君主应反省历史与现实
- C. 君主应重视财富
- D. 君主应忽视臣民
参考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可以将白居易的《百鍊镜》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探讨两位诗人在对于国家治理、历史反思的不同视角与表达方式。白居易更注重内省与智慧,而杜甫则更强调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