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隐空和尚故居》

时间: 2025-01-10 23:02:03

自从飞锡去,人到沃洲稀。

林下期何在,山中春独归。

踏花寻旧径,映竹掩空扉。

寥落东峰上,犹堪静者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从飞锡去,人到沃洲稀。
林下期何在,山中春独归。
踏花寻旧径,映竹掩空扉。
寥落东峰上,犹堪静者依。

白话文翻译:

自从隐空和尚离去之后,来访沃洲的人越来越少。
在森林下的约定又在哪里呢?山中春天独自归来。
我踏着花瓣寻找旧日的小径,映着竹影遮掩着空荡的门扉。
在寥落的东峰上,依然可以见到那静谧的身影。

注释:

  • 飞锡:指隐空和尚的离去,锡是和尚的法器,隐空意指隐居的高僧。
  • 沃洲:指地名,这里以自然环境渲染出空灵之意。
  • :约定,期盼。
  • 踏花:踏着花瓣,象征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映竹:竹影映照,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寥落:形容景色的荒凉,意指人烟稀少。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隐空和尚”是唐代著名的高僧,其隐居生活和修行精神影响深远。此诗表达了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借景抒情,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谦,号季华,晚年隐居于山林,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长卿隐居之际,他追忆隐空和尚的生活,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过隐空和尚故居》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山水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隐士生活的清幽与孤寂。开头两句“自从飞锡去,人到沃洲稀”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隐空和尚的离去让沃洲显得愈加冷清,诗人通过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林下期何在,山中春独归”则进一步引发对过往的追忆,似乎在问:曾经的约定与情感何在?春天的美好在山中独自归来,令人感到惆怅。

中间两句“踏花寻旧径,映竹掩空扉”描绘了诗人踏着花瓣,寻找旧日记忆的情景,竹影映照在空荡荡的门扉上,传达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与孤独感。最后一句“寥落东峰上,犹堪静者依”则将诗意推向了高潮,即使在寥落的东峰上,依然能见到那静谧的存在,仿佛在传递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思念,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从飞锡去:隐空和尚离去后,诗人感到环境的变化。
  • 人到沃洲稀:来访的人越来越少,突显出地方的冷清。
  • 林下期何在:暗示对过去约定与情感的追忆。
  • 山中春独归:春天虽好,却显得孤单,传达出一种无奈感。
  • 踏花寻旧径:象征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寻找。
  • 映竹掩空扉:竹影遮掩空荡的门,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寥落东峰上:指东峰的荒凉与孤寂。
  • 犹堪静者依:静谧的身影仍然能够感受到,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踏花寻旧径”比喻追忆往昔。
  • 拟人:春天“独归”,赋予春天以情感。
  • 对仗:如“踏花”与“映竹”,形成优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忆,借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锡:象征高僧的离去,代表了追寻与超脱。
  • 沃洲: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孤独。
  • :代表美好与记忆,象征过去的幸福。
  • :象征清幽与宁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情感。
  • 东峰:象征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锡”指的是? A. 离去的和尚
    B. 高僧的法器
    C. 风景
    D. 自然的声音

  2. 诗人踏花寻旧径,意在表达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实的逃避
    D. 对未来的期待

  3. “映竹掩空扉”中的“映竹”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影子
    B. 竹子的声音
    C. 竹子的颜色
    D. 竹子的香气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过隐空和尚故居》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王维更偏向于写景,而刘长卿则注重情感的表达。
  • 孟浩然《过故人庄》同样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刘长卿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刘长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