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白沙渚,夤缘二十五里至石窟山下,怀天台陆山人》
时间: 2025-01-10 23:16: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屿霭将夕,玩幽行自迟。
归人不计日,流水闲相随。
辍棹古崖口,扪萝春景迟。
偶因回舟次,宁与前山期。
对此瑶草色,怀君琼树枝。
浮云去寂寞,白鸟相因依。
何事爱高隐,但令劳远思。
穷年卧海峤,永望愁天涯。
吾亦从此去,扁舟何所之。
迢迢江上帆,千里东风吹。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岛屿在夕阳映照中变得朦胧,漫步在幽静的旅途中,我的脚步变得缓慢。归来的游子似乎不再计较时光的流逝,静静的流水悠然陪伴着我。停船在古老的崖口,抚摸着春天的藤萝,感受到景色的迟缓。偶然回舟经过这里,心中不由得希望能与前山的景色再度相遇。看到这瑶草的颜色,不禁想起你那如琼树般的枝条。浮云悄然离去,白鸟在空中依偎。我为何偏爱这种隐逸的生活,反而让人思念远方的故人。整年卧在海边的高崖上,长久地眺望着愁苦的天涯。我也要从这里离去,轻舟又将驶向何处。远远的江上帆影,千里之外的东风轻轻吹来。
注释
- 远屿:远处的小岛。
- 霭:雾霭,指云雾。
- 归人:归来的游子。
- 辍棹:停下划桨。
- 扪萝:抚摸藤萝。
- 瑶草:美丽的草。
- 琼树枝:像琼树般的枝条,象征美好。
- 高隐:隐居于高处,指隐士生活。
- 穷年:整年。
- 卧海峤:卧在海边的高崖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季长,号广陵,出生于今江苏省。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隐逸生活,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旅途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游历的自然景色,渗透着他的感伤与思考。开头的“远屿霭将夕”便设定了整个诗的背景,夕阳下的远岛让人心生恍惚,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接着“归人不计日,流水闲相随”则表现了归人心境的淡泊与从容,诗人似乎在与大自然对话,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
诗中“偶因回舟次,宁与前山期”一语,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旧友的思念。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又深沉的情感基调。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联系的无奈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屿霭将夕:描绘远方小岛在夕阳下的朦胧景象。
- 玩幽行自迟:漫步在幽静的路上,心情放松,脚步缓慢。
- 归人不计日:归来的游子不再计较时间的流逝。
- 流水闲相随:流水悠闲地陪伴着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辍棹古崖口:停船在古老的崖口,抚摸着春天的藤萝。
- 扪萝春景迟:描述春天的景色显得缓慢而温柔。
- 偶因回舟次:偶然在此停留,回舟经过这里。
- 宁与前山期:希望能再次见到前山的美景。
- 对此瑶草色:看到瑶草的颜色,心中想起了故人。
- 怀君琼树枝:思念的对象如同美丽的琼树般。
- 浮云去寂寞:浮云悄然离去,带走了孤独。
- 白鸟相因依:白鸟在空中依偎,象征着陪伴。
- 何事爱高隐:为何如此热爱隐逸的生活。
- 但令劳远思:却让人思念远方的故人。
- 穷年卧海峤:整年卧在海边的高崖上。
- 永望愁天涯:长久地眺望愁苦的天涯。
- 吾亦从此去:我也要从这里离去。
- 扁舟何所之:小舟又要驶向何方。
- 迢迢江上帆:远远的江上帆影。
- 千里东风吹:千里之外的东风轻轻吹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瑶草”、“琼树”等,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
- 拟人:如“流水闲相随”,使自然物象生动。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哲理与情感交融,体现了唐代文人高洁的情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屿:象征远方的追求与向往。
- 流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悠然。
- 瑶草、琼树:象征美好与思念。
- 浮云、白鸟:象征孤独与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归人不计日”表现了什么心态?
- A. 焦虑
- B. 从容
- C. 兴奋
- 诗中提到的“瑶草”象征什么?
- A. 忧愁
- B. 美好
- C. 平淡
- 诗人最终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对自由的追求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功名的追求
答案
- B. 从容
- B. 美好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刘长卿的隐逸情怀与王维的山水意境相似,但王维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刘长卿则更强调对友人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