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闲卧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尽日前轩卧,神闲境亦空。
有山当枕上,无事到心中。
帘卷侵床日,屏遮入座风。
望春春未到,应在海门东。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这几天的阳光下悠然躺卧,心境宁静而空灵。
枕头旁边有座山,内心无事可扰。
帘子卷起,阳光照在床上,屏风挡住了外面的风。
我向春天眺望,但春天还未到来,应该在海门的东边吧。
注释:
- 尽日:整天,指长时间。
- 轩:高处的房屋,指阳台或窗台。
- 神闲:心情平静,神态放松。
- 境:环境,境界。
- 当:靠近,放在。
- 无事:没有事情,心中无事。
- 帘卷:帘子卷起。
- 侵:侵入,照射。
- 应:应该,可能。
- 海门:地名,指海边的门口。
典故解析:
“海门东”指的是春天应在海门东边,暗指春天的迟到,可能是指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诗歌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闻名,作品涵盖社会、政治、爱情等多个主题。
创作背景:
《闲卧》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在闲适生活中对生命、自然的思考和对春天的期待,体现了他追求宁静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闲卧》是一首描绘宁静闲适生活的诗。诗中,白居易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淡泊。诗的开头便以“尽日前轩卧”引入,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闲适。接着,诗人提到身边的山和心中无事,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帘卷日照,屏风遮风,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宁静,仿佛一切外界的纷扰都无法影响到他的内心世界。最后,诗人对春天的期待,虽未到来,却在海门东,蕴含着对自然周期的理解和对生命变化的感慨。这种对春天的向往不仅是对季节的期待,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宁静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尽日前轩卧:整日躺卧在阳台上,表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神闲境亦空:心情宁静,环境也显得空灵,突显出一种内心的恬淡。
- 有山当枕上:旁边有山作为枕头,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无事到心中:内心没有任何烦恼事物,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 帘卷侵床日:卷起的帘子让阳光照射到床上,描绘出温暖的场景。
- 屏遮入座风:屏风挡住了外面的风,增加了室内的宁静感。
- 望春春未到:向往春天,但春天还没有到来,带有一丝期待与失落。
- 应在海门东:推测春天可能在海门的东边,暗示着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喻作枕头,表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如“帘卷侵床日,屏遮入座风”,形成和谐的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人性,传达出对春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内心的坚定。
- 阳光:代表着温暖、希望和生命力。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暗示着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闲卧》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权力
B. 追求宁静与自然和谐
C. 对爱情的渴望 -
诗中“帘卷侵床日”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阴暗的房间
B. 阳光明媚的室内
C. 刮风下雨的天气 -
“应在海门东”中“应”字的含义是什么? A. 一定
B. 可能
C. 必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闲卧》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对故乡的思念,而《闲卧》则强调在宁静中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