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

时间: 2025-01-25 23:04:55

水急愁无地,山深故有云。

那通极目望,又作断肠分。

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

犹馀遗意在,许刻镇南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
水急愁无地,山深故有云。
那通极目望,又作断肠分。
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
犹馀遗意在,许刻镇南勋。

白话文翻译:

我从南山北归,经过了分水岭。
水流湍急,令人忧愁无处可去;
山势深远,云雾缭绕因此而生。
那遥望极远处,仿佛又成了断肠之分。
郑驿虽然可以到达,但燕台的哭声却听不见。
只剩下遗留的情意,愿意铭刻在镇南的勋业上。

注释:

  • 水急愁无地:水流急促,令人感到忧愁无处可去。
  • 山深故有云:山势深远,因此才有云雾缭绕。
  • 那通极目望:那遥望极远的地方。
  • 郑驿:指郑州的驿站,古时为邮递和交通的中转站。
  • 燕台:指燕国的台地,可能指的是思念故乡的地方。
  • 镇南勋:指为南方立下的功勋或成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蕴秀,晚唐诗人,以其精致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闻名,常常表达对人生、爱情、历史的感慨。
  • 创作背景:李商隐的这首诗写于他从南方归来时,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情感和对离别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深层的情感,展现了李商隐对于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就以“水急愁无地”引入,水流的急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令人感到无处可去的焦虑。接着通过“山深故有云”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深邃与神秘,云雾缭绕使得山的轮廓更加模糊,仿佛在隐喻人心的复杂与难以捉摸。诗中提到的“那通极目望”不仅是对远方的渴望,也是对过往情感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无法割舍的断肠之痛。

而“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孤独与无奈,虽然可以抵达郑驿,但对于故乡的呼唤却是无声无息的,仿佛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无法再回。最后一句“犹馀遗意在,许刻镇南勋”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许,愿意将这份情感永远铭刻。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成功,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从南方的山脉回到北方,经过了分水岭,象征着旅途的开始。
    2. 水急愁无地:水流急促,令我感到忧愁,仿佛无处可去。
    3. 山深故有云:深山之中因而有了云雾,暗示着复杂的感情与思绪。
    4. 那通极目望,又作断肠分:极目远望,仿佛又回到了那种令人心碎的别离。
    5. 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虽然郑驿的消息可以抵达,但燕台的哭声却听不见,表现出一种孤独。
    6. 犹馀遗意在,许刻镇南勋:仍然留有对故土的情感,愿意将这份情感铭刻在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急促比作忧愁,无处可去,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云雾的缭绕仿佛在与诗人对话,表达复杂的内心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离别、思乡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流逝的时间和生命的急促。
  • :代表着人生的深邃与复杂。
  • :象征着思绪的缭乱和情感的困惑。
  • 郑驿燕台:分别代表着交通与思念的交织,表达了人与故乡之间的情感联结。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李商隐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郑驿”指的是什么?

      • A) 郑州的驿站
      • B) 一座山
      • C) 一条河流
    3. “水急愁无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忧愁
      • C) 平静

答案

  1. B) 李商隐
  2. A) 郑州的驿站
  3. B) 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诗词对比

    • 李商隐《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对离别的惆怅和对故乡的思念。李商隐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王维则更多表现了壮阔的意境与深远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