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鼓》

时间: 2025-01-11 01:23:27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意思解释

听鼓

原文展示: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城头传来的鼓声与城下清澈的江水,诗人想要询问渔阳的情况,却发现没有了祢正平的消息。

注释:

  • 城头:城墙的顶部,指的是城内的鼓声。
  • 叠鼓声:层层叠加的鼓声,形容鼓声的洪亮和频繁。
  • 暮江:傍晚时分的江水,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渔阳:指的是渔阳地区,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方。
  • 祢正平:历史上有名的渔阳人物,诗人希望得到他的消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少陵,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朝晚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不定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鼓声和江水的景象,反映了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听鼓》是一首短小却意蕴深远的诗,李商隐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复杂的情感。诗的开头“城头叠鼓声”,给人一种急促而又庄重的感觉,似乎传达着某种紧迫的气氛。接着“城下暮江清”,清澈的江水与鼓声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喧嚣并存的氛围。诗人在这种背景下,欲问渔阳的情况,却发现没有了祢正平的消息,暗含了对个人命运的叹息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鼓声象征着战斗与动荡,而暮江的清澈则象征着安宁和希望。诗人通过对这两者的交替描写,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商隐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读者在品味之余,往往能引发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城头叠鼓声”:鼓声此起彼伏,可能暗示着战事或者盛大的庆典。
    • “城下暮江清”:傍晚的江水清澈,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 “欲问渔阳掺”:诗人想询问渔阳的情况,表现出他对外界的关心。
    • “时无祢正平”:没有了祢正平的消息,流露出诗人的失落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比:鼓声与江水的对比,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
    • 意象:鼓声、江水,分别代表喧嚣与宁静,表达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鼓声:象征着战斗、动荡与不安。
  • 暮江:象征着宁静、思考与内心的平和。
  • 渔阳:可能隐喻着美好的生活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城头叠鼓声”描绘了什么样的氛围?

    • A. 宁静
    • B. 喧闹
    • C. 忧伤
    • D. 喜庆
  2. “时无祢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欢喜
    • C. 愤怒
    • D. 期待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对比李商隐与王之涣的作品,前者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后者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象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李商隐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