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 辛丑重阳前九日,寄胡步曾先骕教授北京》

时间: 2025-01-27 03:12:42

散原仙去风流歇。

闻笛山阳声转咽。

沧桑过后乐澄平,旧梦前尘随手抹。

雅音谁味中边彻。

沅芷澧兰花接叶。

也应词派有西江,云起轩前看郁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散原仙去风流歇。闻笛山阳声转咽。
沧桑过后乐澄平,旧梦前尘随手抹。
雅音谁味中边彻。沅芷澧兰花接叶。
也应词派有西江,云起轩前看郁勃。

白话文翻译

散原的仙人已经离去,风流韵事也随之停止。听到山阳传来的笛声,竟是那么哽咽。经历了沧桑之后,乐声变得清澈而平静,往日的旧梦与尘世的烦恼在手中轻轻抹去。雅致的音韵,谁能品味其中的滋味呢?沅江的芷草与澧水的兰花相映成趣。这样的词派也应有西江的美,云雾在轩前升起,尽显郁郁葱葱的生机。

注释

  • 散原仙:指神仙般的隐士,象征着超脱世俗的风流韵事。
  • 笛山阳声转咽:笛声从山中传来,似乎带着哽咽的情感,表达一种伤感。
  • 乐澄平:乐声清澈而平静,暗示经历了波折后的宁静。
  • 沅芷澧兰:指沅江的芷草与澧水的兰花,二者均为美丽的水边植物,象征清雅。
  • 词派:指词的流派或风格,提到西江,暗示一种文化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龙榆生(1896-1974),字子华,湖南人,现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风受到传统文学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辛丑年重阳节前的九天,寄给了胡步曾教授,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清幽、淡雅的情感。

诗歌鉴赏

《木兰花令》通过精炼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诗的开头以“散原仙去”引入,瞬间创造出一种失落的氛围,仙人离去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结束,风流韵事的消逝使人感到悲伤。接着,笛声的哽咽与乐声的澄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传达了对往昔的思念,后者则揭示了经历风雨后的内心平静。诗中提到的“旧梦前尘随手抹”,表现了对过去的释怀与放下。

雅音与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最后提到的“云起轩前看郁勃”,则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传达了生命的蓬勃与希望。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散原仙去风流歇:描绘了一种失落感,暗示风流韵事的终结。
  2. 闻笛山阳声转咽:笛声带着伤感,增添了情绪的层次。
  3. 沧桑过后乐澄平:经历了磨难,内心获得了平静,反映出成熟的智慧。
  4. 旧梦前尘随手抹:昔日的困扰和回忆已不再重要,表现出释然。
  5. 雅音谁味中边彻:对雅音的品味感到无奈,暗示美好往往难以捕捉。
  6. 沅芷澧兰花接叶:自然的美与清雅的意象相结合,传达出诗人的审美情趣。
  7. 也应词派有西江:提到西江,象征着文化的深厚与传承。
  8. 云起轩前看郁勃:展现自然的生机,表达希望与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笛声比作情感的表达,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使音乐与自然具有人性,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语言上保持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释怀,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赞美,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仙人:象征理想与逝去的美好。
  • 笛声:情感的寄托,传达思念与伤感。
  • 水边植物(芷、兰):代表清雅与自然的和谐美。
  • :象征变幻与希望,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散原仙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失落
    C. 愤怒
    D. 疲惫

  2. “乐澄平”可以理解为: A. 音乐的嘈杂
    B. 内心的宁静
    C. 生活的苦涩
    D. 追求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雅音”象征: A. 音乐的美好
    B. 财富的积累
    C. 生活的繁忙
    D. 人际的疏远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对比龙榆生的《木兰花令》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苏轼在描绘月色时表达出一种豁达与洒脱,而龙榆生则更多地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的追忆。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龙榆生诗文选》
  • 《古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