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厌经旬雨,偏宜一晚晴。
草依华露湿,月入淡烟明。
珠玉风前话,关山笛里声。
清宵与良晤,一往足深情。
白话文翻译:
因为厌倦了连绵的十天雨,特别喜欢今夜的晴朗。
草地上沾满了花露,月光透过淡淡的烟雾显得格外明亮。
我们在微风中谈论如珠似玉的话语,山间的笛声悠扬动听。
在这清幽的夜晚与朋友畅谈,真是倍感深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厌:厌倦、厌烦。
- 旬:十天。
- 偏宜:特别适合。
- 草依华露湿:草地上沾满了花瓣的露水,形容草地湿润。
- 月入淡烟明:月光透过薄烟显得清晰明亮。
- 珠玉:比喻美好的话语。
- 关山笛里声:指山中传来的笛声,带有悠远的情感。
- 清宵与良晤:在清澈的夜晚与朋友亲密交谈。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提及的自然景象和友情的主题在古诗中常见,寓意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士达(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子玉,号云谷,生于江南。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友情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雨季刚刚结束的夜晚,作者与友人相聚,借助天气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愉悦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积雨初霁与客夜谈》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雨后初晴的夜晚,欢聚一堂的愉悦心情。开篇以“厌经旬雨”道出对连绵阴雨的厌倦,接着以“偏宜一晚晴”引出晴朗夜晚的舒适感,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晴空万里的美好。接下来的“草依华露湿,月入淡烟明”则描绘了清新湿润的草地和清晰明亮的月光,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
“珠玉风前话”一句,将友情的温暖与美好比作珠玉,诗人和朋友在微风中畅所欲言,显示出交流的愉快与亲密。而“关山笛里声”则引入山间的笛声,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带有一种悠远而空灵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友谊的深厚与绵长。最后一句“清宵与良晤,一往足深情”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在这个清澈的夜晚与好友的深情交谈是多么令人感动。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结合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感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厌经旬雨,偏宜一晚晴。:因厌倦了连续十天的雨,尤其喜欢今晚的晴朗。
- 草依华露湿,月入淡烟明。:草地上沾满了花露,月光透过淡烟显得格外明亮。
- 珠玉风前话,关山笛里声。:在微风中谈论如珠似玉的话语,山间的笛声悠扬动听。
- 清宵与良晤,一往足深情。:在这清幽的夜晚与朋友畅谈,真是倍感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好的话比作“珠玉”,增强了语句的美感。
- 对仗:如“草依华露湿,月入淡烟明”,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拟人:月光、风等自然元素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述雨后晴朗的夜晚,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烦闷、沉闷的情绪。
- 晴:象征希望与愉悦。
- 草、露:代表清新与生机。
- 月、烟:象征宁静与美好。
- 珠玉:象征美好的言语与友情。
- 笛声:代表悠远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旬”指的是几天?
- A. 5天
- B. 10天
- C. 15天
- D. 30天
-
诗人如何描述今夜的月光?
- A. 暗淡无光
- B. 明亮清晰
- C. 朦胧不清
- D. 璀璨夺目
-
诗中“珠玉”用来比喻什么?
- A. 美丽的花
- B. 美好的话语
- C. 珍贵的物品
- D. 深厚的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郭士达与王维的作品都涉及夜晚与自然的关系,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夜晚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而郭士达则更侧重于友情交流的愉悦与自然的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