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糁径杨花》

时间: 2025-01-11 01:26:47

漠漠杨花带远天,舞如轻雪糁如毡。

行当僻处随人到,风向多时著意偏。

地湿似沾前夜雨,日斜犹扬隔溪烟。

春光到此真须惜,莫爱床头沽酒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漠漠杨花带远天,舞如轻雪糁如毡。行当僻处随人到,风向多时著意偏。地湿似沾前夜雨,日斜犹扬隔溪烟。春光到此真须惜,莫爱床头沽酒钱。

白话文翻译

杨花密密麻麻地飘洒在远方的天空,舞动起来像轻盈的雪花,散落时又像铺在地上的毡子。它们在偏僻的地方随着人们行走,风向多变时它们也似乎有意偏向。地面湿润,仿佛沾染了前夜的雨水,太阳斜照时,杨花依旧在溪流对岸的烟雾中飘扬。春光如此美好,真应该珍惜,不要只顾着床头的买酒钱。

注释

  • 漠漠:形容杨花密密麻麻地飘洒。
  • 糁如毡:糁,散落的意思;毡,用兽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垫子。
  • 行当僻处:行当,即行走;僻处,偏僻的地方。
  • 著意偏:著意,有意;偏,偏向。
  • 地湿似沾前夜雨:地面湿润,仿佛沾染了前夜的雨水。
  • 日斜犹扬隔溪烟:太阳斜照时,杨花依旧在溪流对岸的烟雾中飘扬。
  • 春光到此真须惜:春光如此美好,真应该珍惜。
  • 莫爱床头沽酒钱:不要只顾着床头的买酒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领袖,与杨慎、唐寅并称“吴中三才子”。李东阳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杨花飘飞的景象,通过对杨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得、不慕荣华的情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杨花为媒介,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生活态度。首句“漠漠杨花带远天”,用“漠漠”形容杨花的密集,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着“舞如轻雪糁如毡”,通过比喻,将杨花的飘舞比作轻雪,散落时又像毡子,形象生动。后两句“行当僻处随人到,风向多时著意偏”,则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感,仿佛它们有意随人而行,随风而动。

诗的后半部分,“地湿似沾前夜雨,日斜犹扬隔溪烟”,通过对地面湿润和日斜时杨花依旧飘扬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春光的美丽和持久。最后两句“春光到此真须惜,莫爱床头沽酒钱”,则是诗人对春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态度,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被物质所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漠漠杨花带远天:漠漠形容杨花的密集,带远天则展现了杨花的广阔飘洒。
  2. 舞如轻雪糁如毡:通过比喻,将杨花的飘舞比作轻雪,散落时又像毡子。
  3. 行当僻处随人到:杨花在偏僻的地方随着人们行走,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感。
  4. 风向多时著意偏:风向多变时,杨花也似乎有意偏向,增强了杨花的生动性。
  5. 地湿似沾前夜雨:地面湿润,仿佛沾染了前夜的雨水,增强了春雨的意象。
  6. 日斜犹扬隔溪烟:太阳斜照时,杨花依旧在溪流对岸的烟雾中飘扬,强化了春光的美丽。
  7. 春光到此真须惜:春光如此美好,真应该珍惜,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
  8. 莫爱床头沽酒钱:不要只顾着床头的买酒钱,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舞如轻雪糁如毡”,将杨花的飘舞比作轻雪,散落时又像毡子。
  • 拟人:如“行当僻处随人到,风向多时著意偏”,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地湿似沾前夜雨,日斜犹扬隔溪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杨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得、不慕荣华的情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被物质所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花:象征春天的到来,轻盈飘逸。
  • 轻雪:比喻杨花的飘舞,轻盈美丽。
  • :比喻杨花散落时的样子,柔软舒适。
  • 地湿:象征春雨的滋润,生机勃勃。
  • 日斜:象征时间的流逝,美好时光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漠漠杨花带远天”中的“漠漠”形容的是什么? A. 杨花的颜色 B. 杨花的密集 C. 杨花的飘舞 D. 杨花的柔软

  2. 诗中“舞如轻雪糁如毡”中的“糁如毡”比喻的是什么? A. 杨花的飘舞 B. 杨花的散落 C. 杨花的颜色 D. 杨花的柔软

  3. 诗中“春光到此真须惜”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光的喜爱 B. 对春光的珍惜 C. 对春光的无奈 D. 对春光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王维《鸟鸣涧》: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虽然都描写了春天,但李东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春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态度,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