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峨峨孤竹冈,上有石鲁鲁。
山夫折山花,岁岁山头歌石妇。
行人几时归?东海山头有时聚。
行人归,啼石柱,石妇岑岑化黄土。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孤竹冈上,有着石头的鲁鲁。
山里的男人折下山花,年年在山顶唱着石妇的歌。
行人何时归来?在东海山头偶尔聚会。
行人归来时,啼叫石柱,石妇已化作黄土。
注释:
- 峨峨:形容高耸的样子。
- 孤竹冈:孤独的竹林小山。
- 石鲁鲁:可能指一种特定的石头,象征着坚硬和不变。
- 山夫:山中生活的男子,通常指从事采集或狩猎的人。
- 岁岁:每年,年复一年。
- 山头:山的顶端。
- 石妇:可能是指一种神话或传说中的人物,与石头相关。
- 岑岑:形容安静、沉静的样子。
- 化黄土:指化为泥土,象征死亡或消逝。
典故解析:
“石妇”可能来源于民间传说或寓言故事,象征着一种生命的消逝和不变的自然景象。诗中提到的“行人”和“山夫”则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活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石妇操》通过山中的景象和人物描写,展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的孤独与渺小。诗人以孤竹冈的高耸与石头的坚硬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脆弱,暗示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山夫折花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却又带着一丝对生命短暂的惆怅。年复一年的歌唱,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生活。
诗中“行人几时归”的问句,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流逝时光的感叹。行人的归来与石妇化为黄土相对照,构成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永恒。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峨峨孤竹冈:描绘出一幅高耸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孤独感。
- 上有石鲁鲁:石头的存在象征着坚固与永恒。
- 山夫折山花:人与自然的互动,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的利用。
- 岁岁山头歌石妇:反复的岁月中,歌声成为了人类情感的寄托。
- 行人几时归?:引发对归属与团聚的思考。
- 东海山头有时聚:指向不确定的未来,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行人归,啼石柱:归来的行人与自然的呼应,带来情感的共鸣。
- 石妇岑岑化黄土:生命的消逝与自然的静谧,形成强烈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石妇拟人化,使其具有人类的情感。
- 对仗:如“行人归,啼石柱”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孤竹冈:象征孤独和高远的理想。
- 石鲁鲁:代表坚韧与不变,寓意生命的持久。
- 山花:生命的美丽与短暂,反映人类的脆弱。
- 石妇: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石妇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维桢
C. 杜甫
D. 白居易 -
“行人几时归?”中“行人”指的是: A. 山夫
B. 在外的人
C. 归乡的游子
D. 以上皆是 -
“石妇岑岑化黄土”中的“黄土”象征: A. 财富
B. 死亡与消逝
C. 生命
D. 自然的美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比较杨维桢的《石妇操》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描绘自然,但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而杨维桢则更关注生命的无常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