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紫溪山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5:31:45

岭峻林尤茂,幽奇此独钟。

逃禅为帝子,听法有神龙。

花散千崖雨,涛翻万壑松。

旷怀追谢屐,何处觅芳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紫溪山 其二
作者: 刘文炳 〔清代〕

岭峻林尤茂,幽奇此独钟。
逃禅为帝子,听法有神龙。
花散千崖雨,涛翻万壑松。
旷怀追谢屐,何处觅芳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紫溪山的壮丽景色:山岭陡峭,森林茂密,这里尤为幽静奇特,令人向往。逃避世俗的禅师像是帝王般高贵,听闻佛法的神龙似乎也在此栖息。花瓣在千崖雨中纷纷飘落,涛声在万壑松间翻滚。诗人心境开阔,追忆谢家的木屐,不知何处去寻那芬芳的踪迹。


注释

  • 岭峻:山岭高而陡峭。
  • 幽奇:幽静而奇特。
  • 逃禅:指逃避世俗的禅修生活。
  • 帝子:指高贵的身份,常用来比喻高人。
  • 神龙:形容神秘的存在,或佛教中护法的意象。
  • 花散千崖雨:形象地描绘花瓣在雨中飘落的情景。
  • 涛翻万壑松:形容山间的涛声如波涛翻滚,松树随之摇曳。
  • 旷怀:开阔的心境。
  • 谢屐:指谢安的木屐,象征高洁的追求。

典故解析

  • 谢家:指东晋谢安,因其清高和高洁的品格而受到后世敬仰,常被用于表达对高雅隐逸生活的向往。
  • 帝子: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高人或隐士,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文炳,清代诗人,生平较为低调,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哲理思考,具备浓厚的禅宗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的逃避。


诗歌鉴赏

《游紫溪山 其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紫溪山的风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首先描绘了山的高峻与森林的茂密,给人以一种奇特而幽静的感觉,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接着,诗中提到“逃禅为帝子”,暗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高洁灵魂的追求。在“花散千崖雨,涛翻万壑松”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仿佛自然与心灵交融。最后一句“何处觅芳踪”,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也隐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表现了诗人旷达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崇高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岭峻林尤茂:描述紫溪山的险峻和林木的繁茂,设置自然背景。
  2. 幽奇此独钟:表达诗人独钟情于这片幽静奇特的地方。
  3. 逃禅为帝子:通过隐喻表现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4. 听法有神龙:暗示了宗教思想和神秘的存在,增添了诗的深度。
  5. 花散千崖雨:生动描绘雨中花瓣的场景,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6. 涛翻万壑松:形象描绘声音的动态,与自然景观形成和谐共鸣。
  7. 旷怀追谢屐:表现诗人心境开阔,意在追寻谢安式的高洁生活。
  8. 何处觅芳踪:追寻美好事物的无奈,增添了一种哲理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生活比作“帝子”,赋予其神秘与高贵。
  • 拟人:涛声与松树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的平衡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逃避,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旷达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险峻与挑战,代表自然的伟大。
  • :象征生命与繁茂,体现自然的生机。
  • :象征美好与短暂,暗示生命的脆弱。
  • :象征力量与动感,展现自然的力量。
  • :象征高洁与追求,暗示追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帝子”指代的是谁?
    A. 皇帝
    B. 隐士
    C. 武士
    D. 学者

  2. “涛翻万壑松”中,“涛”指代什么?
    A. 风
    B. 水流的声音
    C. 鸟鸣
    D. 人声

  3. 诗中对紫溪山的描绘,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排比
    B. 拟人
    C. 夸张
    D. 对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对比刘文炳的《游紫溪山 其二》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文炳的诗更加注重动态与哲理的结合,而王维则更突出静谧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意境上相辅相成,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维诗歌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游紫溪山 其二》的意境与背景,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