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四景》

时间: 2025-04-23 22:33:35

堪叹风花雪月,世间爱恋偏酬。

追欢赏玩几时休。

不悟阴公等候。

独我摇头不管,内将玄妙寻搜。

莹然显出那因由。

正是余家本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堪叹风花雪月,世间爱恋偏酬。
追欢赏玩几时休。不悟阴公等候。
独我摇头不管,内将玄妙寻搜。
莹然显出那因由。正是余家本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风花雪月的感叹,世间的爱恋总是偏向于享乐。欢快的追求与玩乐何时才能停止?却不知阴间的公正在默默等待。我独自摇头不屑于此,内心却在追寻那深奥的道理。最终明白,这正是我家自古以来的优雅所在。

注释:

  • 堪叹:可以感叹。
  • 风花雪月:指大自然的美景和爱情的浪漫。
  • 世间爱恋偏酬:世间的爱情往往只追求享乐和回报。
  • 追欢赏玩:追求欢乐和玩乐。
  • 阴公:指阴间的公正或因果法则。
  • 显出那因由:显现出事物的根本原因。
  • 余家本秀:我家本就有优雅的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活跃于元代文化繁荣时期。他的诗作常表现出理性与感性的结合,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人情世态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西江月 四景》创作于一个对爱情和自然充满感慨的时代。王哲在此诗中,通过对风花雪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世间浮华的思考,以及对内心深处哲理的追寻。

诗歌鉴赏:

《西江月 四景》是王哲通过风花雪月的意象表达对世俗爱情的反思和对内心真理的追寻。诗的开头,作者感叹于世间的爱恋,认为这些感情往往只偏向于享乐,而缺乏深度和持久性。“追欢赏玩几时休”,此句不仅表达出对浮华生活的无奈,也暗示了这种追求的短暂与空虚。接着,诗人提到了“阴公”,暗示事物的因果法则,强调了无论如何,最终的结果和公正是不可逃避的。

在后半部分,诗人宣称自己并不被世俗的追求所左右,反而在内心深处探寻更为深奥的道理。通过“莹然显出那因由”,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澈的领悟,最终的顿悟也指向了诗人自家的优雅与高尚。这种内心的追求与外界的浮华形成了鲜明对比,使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透出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堪叹风花雪月:对美好事物的感叹,蕴含对爱情和生活的复杂情感。
  2. 世间爱恋偏酬:指出世间的爱情往往是以利益为基础的,缺乏真诚。
  3. 追欢赏玩几时休:对追求欢乐和享乐的反思,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恍惚。
  4. 不悟阴公等候:隐喻事物的因果法则,强调即使不自觉也会有后果。
  5. 独我摇头不管:表达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不屑。
  6. 内将玄妙寻搜:暗示内心的追求,探索更深层的道理。
  7. 莹然显出那因由:最终显现出内心的领悟与真理。
  8. 正是余家本秀:自豪地指出自家本有的优雅气质,传递出自信与骄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俗的爱情比作风花雪月,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不同情感的描述,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爱情与享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哲理的追求,提醒人们要超越表面的浮华,去探寻更深的意义和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花雪月:象征美好的生活与爱情,但也暗含虚幻。
  • 阴公:象征因果法则,表明道德与公正。
  • :代表内在的优雅和高尚,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江月 四景》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哲
    c) 杜甫
    d) 白居易

  2. “阴公”在这首诗中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事物的因果法则
    c) 诗人的父亲
    d) 一种情感

  3. 诗中提到的“追欢赏玩几时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欢乐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爱情的期待
    d)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1. b) 王哲
  2. b) 事物的因果法则
  3. b) 对生活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王哲《西江月 四景》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探讨了爱情与生活的感悟,但王哲更强调内心的哲理,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哲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