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赠党先生》

时间: 2025-01-24 10:22:41

心坐胜如打坐,心灰自没心猿。

形如槁木自安然。

物外般般怎染。

养气勿劳呼吸,颐神全在抽添。

云房深处永绵绵。

产个胎仙出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心坐胜如打坐,心灰自没心猿。
形如槁木自安然。物外般般怎染。
养气勿劳呼吸,颐神全在抽添。
云房深处永绵绵。产个胎仙出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心静的状态胜过打坐,内心平静自然消除烦躁的心猿。
形体如同干枯的木头般安然自若,外界的事物又怎能对我造成影响呢?
养生之道无须费力呼吸,调养精神完全在于内心的抽离与增添。
在云房的深处,永远绵延不绝,便会产生一个胎仙的显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心坐:指内心的宁静、安定状态。
  • 心猿:形容心思不定,难以安静下来。
  • 槁木:比喻枯干的木头,表示一种无所牵挂的状态。
  • 物外:指外界事物。
  • 养气:调养生气,保持内心的安宁。
  • 颐神:养护精神。
  • 云房:隐喻一种超脱的境界。
  • 胎仙:指一种精神或神秘的存在,象征着内心修炼的成果。

典故解析:
“心坐”与“打坐”皆与道教及佛教的修行有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修养。诗中提到的“胎仙”,在道教中常指通过内修而获得的仙道境界,反映了道家追求的自然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是元代著名的道士与诗人,擅长于道教哲理的表达,作品常展现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强调修身养性和内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马钰对道教修行有深入思考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内心平静与外界纷扰之间关系的探索,旨在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炼。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 赠党先生》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道教哲学中的一种理想境界。诗中通过“心坐”的理念,强调内心的平静胜过外在的修行方式,体现出一种超然的修行态度。马钰以“心灰自没心猿”来形象地描绘内心的烦扰与平静之间的斗争,展现了他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形如“槁木自安然”,这一比喻以枯木的静态象征一种心灵的超脱,表明在外界影响面前,内心的安然自若才是真正的修行境界。而“物外般般怎染”,则更进一步指出,外在事物的纷扰与诱惑对内心的影响微乎其微,强调内心的修养与自我调节。

在诗歌的最后,提到“云房深处永绵绵”,则隐喻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表达了内心修行的成果最终将显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状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道教的思想,也引导读者思考内心与外在的关系,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坐胜如打坐:心灵的宁静优于表面的打坐修行。
  • 心灰自没心猿:内心平静自然能够消除烦躁的心情。
  • 形如槁木自安然:形体如同枯木般安静自在。
  • 物外般般怎染:外界的事物无法对我造成影响。
  • 养气勿劳呼吸:修养内在的气息,不必在呼吸上费力。
  • 颐神全在抽添:精神的调养全在于内心的抽离与增添。
  • 云房深处永绵绵:在超脱的境界里,永远绵延不绝。
  • 产个胎仙出现:最终会显现出一种超凡的精神存在。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心猿”、“槁木”)、对仗(如“养气勿劳呼吸”、“颐神全在抽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道教对内心修养的重视,强调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心坐:内心的宁静。
  • 心猿:烦躁、动荡的思绪。
  • 槁木:无所牵挂的安然。
  • 云房:高洁、超脱的境界。
  • 胎仙:内心修炼的成果,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心坐胜如打坐”中的“心坐”指什么?
    A. 打坐的姿势
    B. 内心的宁静
    C. 心理状态

  2. 诗中提到的“胎仙”象征着什么?
    A. 外在的力量
    B. 内心修炼的成果
    C. 身体的健康

  3. “物外般般怎染”意指什么?
    A. 外界影响内心
    B. 外界对内心没有影响
    C. 内心与外界相互影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唐代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诗歌相比,马钰的作品更强调内心的修养与道教哲学的结合,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两者皆展现了对宁静的追求,但表现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词艺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