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挽章式之同年》
时间: 2025-04-29 03:18: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挽章式之同年
金兆蕃 〔清代〕
臣质今亡矣。怅临岐津桥鹃语,十年于此。
冰雪交期风尘外,落落晨星而已。
叹直谅如君能几。千里论文书在箧,
衍波笺重注倾河泪。磨镜具,远难致。
州贤思适兼滂喜。许肩随兴文精本,
遵王小记。手定诗文编年稿,应有珠光剑气。
在故纸丛中飏起。莫谓校雠推绝学,是西京悃宽刘中垒。
蒿里奏,侑家祭。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失去了我的朋友,站在临岐的渡口,听到杜鹃的悲鸣,回想起这十年来的时光。
在冰雪交替的季节里,风尘之外,唯有晨星寥落。
感叹像您这样直谏的朋友能有多少呢?千里之外的论文和书信仍在箱中,
泪水像波涛一样倾泻而下。我磨镜子,却远远无法致意。
我希望州里的贤士们能适时地庆幸和欢喜。
我许下愿望,随兴而作,精心编写文稿,
遵循王小记的风格。手定诗文编年稿,应该有珠光宝气。
在故纸堆中飘荡起来。不要以为校勘是绝学,那是西京对刘中垒的宽容。
在蒿草丛中奏乐,作为家祭的供品。
注释
- 臣质:自谦的说法,指“我”。
- 今亡矣:今已经去世。
- 怅:感到失落、惆怅。
- 临岐津桥:指临近渡口的桥。
- 鹃语:杜鹃鸟的叫声,常用来比喻离别的哀伤。
- 冰雪交期:冰雪交替的季节,暗指寒冷与孤独。
- 磨镜具:磨镜子,寓意无法再见故人。
- 州贤:指州里的贤士。
- 遵王小记:遵循王士祯的文体。
- 珠光剑气:形容文章的华美与锋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兆蕃(1635-1694年),字子安,号竹溪,清代诗人,曾任官职,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金兆蕃在朋友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词中隐含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金缕曲·挽章式之同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亡之词。开头以“臣质今亡矣”直入主题,简洁而有力,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悲痛。接着,通过对杜鹃哀鸣的描写,带出离别的愁苦与无奈,“十年于此”,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情谊的深厚。
“冰雪交期风尘外”,这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严酷,也象征着人生的艰辛与孤独。词中反复提到的书信与泪水,暗示着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与不舍。而“磨镜具,远难致”,则表现了词人对再见的渴望与无奈,镜子象征着回忆与反思。
“州贤思适兼滂喜”,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及对未来的希望,尽管心中悲痛,却依然希望能有贤士相伴。最后的“莫谓校雠推绝学”,则是对学术的坚守与对友谊的铭记,表现出金兆蕃的文化情怀与人生态度。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清代词人的深厚修养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臣质今亡矣。:开篇自谦,表明朋友已逝,情感直接。
- 怅临岐津桥鹃语,十年于此。:回首往昔,感受到失落与伤感。
- 冰雪交期风尘外,落落晨星而已。:描写自然与人生的无常,晨星象征孤独。
- 叹直谅如君能几。:感叹像对方这样的人已难再遇。
- 千里论文书在箧,衍波笺重注倾河泪。:怀念友人,信件中满是泪水与思念。
- 磨镜具,远难致。:隐喻无法再见,磨镜子是对回忆的无奈追寻。
- 州贤思适兼滂喜。:希望有贤士能够共度欢乐时光。
- 许肩随兴文精本,遵王小记。:愿意随兴而作,遵循优秀文风。
- 手定诗文编年稿,应有珠光剑气。:期望自己的作品如珠宝般耀眼。
- 在故纸丛中飏起。:意指文献中的记忆会被重新唤起。
- 莫谓校雠推绝学,是西京悃宽刘中垒。:强调学术的传承与友谊的重要性。
- 蒿里奏,侑家祭。:以乐祭奠亡友,表达对友人的追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磨镜具”比喻对回忆的追寻。
- 拟人:杜鹃鸟的叫声被赋予了感情,表现出离别的凄凉。
- 对仗:整首词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对过去时光的惋惜与对未来的希望。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同时也体现了对学术与文化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离别与哀伤。
- 晨星:象征孤独与希望。
- 泪水:表达思念与悲伤。
这些意象在诗中构成了情感的主线,反映出词人对逝去友情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臣质今亡矣”的意思是: A. 我非常高兴
B. 我的朋友已经去世
C. 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
“冰雪交期风尘外”中的“冰雪”象征: A. 温暖的友情
B. 生命的美好
C. 难以忍受的孤独 -
诗人提到的“州贤”意味着: A. 乡里的富人
B. 有才华的人
C. 君主的朋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均表现了对爱情或友谊的珍视与怀念,但金兆蕃的作品更为沉重,强调了学术与文化的传承,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文学概论》
- 《金兆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