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矣行》

时间: 2024-09-19 21:47:15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矣行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白话文翻译

你看那高空飞翔的鹰,一旦吃饱就会迅速飞走!
怎能像堂上的燕子,衔着泥土安于炎热的环境。
那些野人自由自在没有顾忌,怎么可能长久待在王侯之间?
我未曾试过用囊中之物来享用美食,明天就去蓝田山寻求机会吧。

注释

  • :高空。
  • :一种猛禽,象征自由。
  • 堂上燕:指的是安于现状的燕子。
  • 靦颜:指羞愧或不敢。
  • 王侯:指的是权贵、豪门。
  • 蓝田山:著名的产玉之地,象征财富与机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悲凉著称,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创作背景

《去矣行》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凋敝。诗中表达了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与对现状的不满,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去矣行》是杜甫对人生、自由与理想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鹰和燕的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鹰象征着自由与潇洒,它不会长久停留在某个地方,而燕子则是安于现状,衔泥筑巢,象征着对平庸生活的依赖。

诗的首句“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鹰的洒脱与自由。接着通过“焉能作堂上燕”,对比出燕子的局限,暗示诗人对安逸生活的不屑与拒绝。接下来的野人形象,展示了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挣扎。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由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以鹰为例,强调自由与迅速离去的特性。
  •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燕子安于现状,衔泥筑巢,表现出局限性。
  •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野人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表明对权贵生活的反感。
  •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对未来的期待,渴望探索与追求更高的理想。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对比(鹰与燕)、夸张(鹰的飞掣)、比喻(燕子的安逸),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在权贵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
  • :象征安逸与平庸的生活。
  • 蓝田山:象征财富与机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意象象征着自由? A. 燕
    B. 鹰
    C. 玉

  2. 杜甫在诗中对比了哪两种鸟? A. 凤与鸾
    B. 鹰与燕
    C. 鸟与鱼

  3. 诗中提到的“蓝田山”象征什么? A. 自由
    B. 财富与机遇
    C. 权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反映了杜甫对国破家亡的忧虑与思考。
  • 《登高》:表现了杜甫对于人生的感悟与对时局的忧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杜甫的《去矣行》更注重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豪放的个性与对酒的畅饮。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