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忆得当年全盛时》

时间: 2025-01-27 04:10:21

忆得当年全盛时。

人情物态自熙熙。

家家帘幕人归晚,处处楼台月上迟。

花市里,使人迷。

州东无暇看州西。

都人只到收灯夜,已向樽前约上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得当年全盛时。人情物态自熙熙。家家帘幕人归晚,处处楼台月上迟。花市里,使人迷。州东无暇看州西。都人只到收灯夜,已向樽前约上池。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往年最繁荣的时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物质生活都十分兴旺。每家每户的帘子在傍晚时分都已拉起,四处的楼台上,月光慢慢升起。花市的景色让人沉迷,州的东边忙得不可开交,连西边的热闹都顾不上去看。城里的人们,直到熄灯的夜晚,才约好在池边的酒樽前相聚。

注释:

  • 熙熙:形容热闹、繁华的样子。
  • 帘幕:窗帘和门帘,指家庭的隐私和安宁。
  • 楼台:古代建筑,通常指高楼或观景台。
  • 花市:花卉市场,象征着繁华与生机。
  • 州东、州西:指地理位置,表达对周边环境的忙碌与忽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为佚名,具体生平和背景已不可考。宋代诗人多以抒发个人感情、描绘生活景象为主,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繁华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市井生活活跃。诗中反映了作者对昔日繁华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忆得当年全盛时》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盛世的追忆。开头的“忆得当年全盛时”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怀旧之情。接下来的“人情物态自熙熙”则描绘了当时繁华的社会景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而温暖,生活富足而美好。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逐渐揭示出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虽然“家家帘幕人归晚”,表达了生活的安宁与归属,但同时又暗示了夕阳西下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失去。此时,月光渐渐升起,象征着夜晚的来临,似乎预示着繁华的消逝。

“花市里,使人迷”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色彩斑斓的场景,花市的繁华让人留连忘返,表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然而,随着“州东无暇看州西”的转折,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忙碌与无暇,反映出人们在物质追求中渐渐忽视了内心的渴望与情感的联结。

最后一句“都人只到收灯夜,已向樽前约上池”,则描绘了一种聚会的场景,虽然仍有欢聚,但已是盛世的尾声,诗句中流露出一丝惆怅与无奈,令人感慨时光荏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得当年全盛时:表达对往昔繁荣时光的怀念。
  2. 人情物态自熙熙:描述那个时代人们之间的关系融洽,生活富足。
  3. 家家帘幕人归晚:展现家庭的温馨与归属感。
  4. 处处楼台月上迟:描绘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5. 花市里,使人迷:表现繁华市井的吸引力。
  6. 州东无暇看州西:反映生活的忙碌,错过了周围的美好。
  7. 都人只到收灯夜:指人们在繁忙生活中,聚会的时间已至夜晚。
  8. 已向樽前约上池:描绘酒席间的聚会,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相聚却又带着一丝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家家帘幕”和“处处楼台”,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花市里,使人迷”,通过具体的场景表达了抽象的情感。
  • 拟人:如“月上迟”,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性化的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往昔繁华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生活忙碌的无奈感,展现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帘幕:象征家庭的温馨与归属感。
  • 楼台:代表繁华的城市生活。
  • 花市:象征生活的多姿多彩与生机。
  •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怀念过去的繁华
    B. 对现状的满意
    C. 描述自然景色
    答案:A

  2. “州东无暇看州西”中的“州”指的是什么? A. 乡村
    B. 城市
    C. 地理位置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花市”最能代表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社会的繁华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同样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 《静夜思》 - 李白: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