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省事
作者: 苏辙 〔宋代〕
早岁读书无甚解,
晚年省事有奇功。
自许平生初不错,
人言毕竟两皆空。
空中有实何人见,
实际心知与佛同。
烦恼消除病亦去,
闭门便了此生中。
白话文翻译:
我年轻时读书,理解得并不深刻;
到了晚年,体悟简化生活,反而有所成就。
我自认为一生所做并不算错,
可有人却说,这一切终究都是空。
空中有实,谁能看见呢?
其实内心深知,与佛的境界是相同的。
烦恼若能消除,疾病也会随之而去;
闭门独处,便能了却这一生的种种。
注释:
- 省事:减少琐事,简化生活。
- 奇功:出奇的成就。
- 空:空无,虚无,指事物的本质。
- 烦恼:指内心的忧虑与困扰。
- 闭门:指远离世俗纷扰,独自在家修身养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东坡的弟弟,才华横溢,尤其以诗词和散文著称。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尤其是在晚年时对生活的反思。他经历了官场的沉浮与个人的烦恼,最终选择简化生活,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歌鉴赏:
《省事》是一首透视人生哲理的诗作,表面上看似平淡,但实际蕴含着深刻的思考。诗的开头两句,作者回忆自己年轻时的读书经历,指出理解浅显,暗示人生的复杂与困惑。转至晚年,作者感悟到简化生活的重要性,反而取得了非凡的成果,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智慧总结。
接着,诗人自许不曾错过人生的美好,却又被外界的声音指责为一无所获,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常常受他人评价的困扰。紧接着,作者通过“空中有实”的哲理,表明真正的理解与内心的宁静并不依赖外在的评价,而是内心的自知与觉悟。最后两句展现了对烦恼与疾病的看法,强调内心的平和能够驱散外界的困扰。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情感上深邃,展现了苏辙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与对心灵安宁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岁读书无甚解:年轻时的读书并未深入理解,反映出对知识的浅薄。
- 晚年省事有奇功:年长时减少琐事,反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
- 自许平生初不错:自我觉得一生的选择没有错误。
- 人言毕竟两皆空:外人的评价认为无论如何都是空虚。
- 空中有实何人见:在虚无中,谁能看到真实的存在?
- 实际心知与佛同:内心深处的理解与佛的智慧相通。
- 烦恼消除病亦去:烦恼一旦去除,疾病自然随之消失。
- 闭门便了此生中:远离外界的纷扰,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整首诗节奏感强,增强了诗的美感。
- 比喻:将内心的宁静比作与佛同,体现出作者的智慧与哲理。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平和,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强调简化生活的重要性与内心的觉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象征虚无与无常,隐喻世俗生活的浮华。
- 实:真实的内心与智慧,代表真正的价值。
- 烦恼:象征生活中的各种困扰与障碍。
- 闭门:象征隐居、内省和对外界的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省事》主要是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A. 青春的美好
B. 生活的复杂与简化
C. 官场的沉浮 -
诗中提到“烦恼消除病亦去”,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远离烦恼就能长生不老
B. 心中无烦恼,身体自然健康
C. 生活简单就能无忧无虑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探讨隐逸与内心宁静。
- 王维的《鹿柴》: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与心灵的宁静。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辙的《省事》更为内敛,前者表达了对人生享乐的放纵,而后者则强调内心的安宁与智慧的积累,两者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