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满子 其二
作者: 杨慎 〔明代〕
夜夜遥钟促漏,
朝朝急莞清笳。
行见月圆还月缺,
乡关犹隔三巴。
客里形容憔悴,
愁看匣里菱花。
白话文翻译:
每晚遥远的钟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
每天清晨急促的乐声伴随着清风。
行走在外,看到月亮时圆时缺,
故乡依然与我相隔三巴。
在客居他乡,心情憔悴,
愁苦地看着匣子里的菱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遥钟:远处的钟声。
- 促漏:催促时间的流逝,漏壶滴水的声音。
- 莞清笳:指的是清晨的乐声和笛声。
- 三巴:古代地名,指的是与作者故乡相隔较远的地方。
- 匣里菱花:指装在匣子里的菱花,象征着思念和愁苦。
典故解析:
- 月圆月缺: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三巴:历史上是夷陵、巴中、巴东等地的统称,表示与故乡的距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慎庵。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身处他乡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正值明代社会动荡,诗人身处逆境,情感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这首《何满子 其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在外漂泊的无奈。前两句用“夜夜遥钟”和“朝朝急莞清笳”描绘了一种时空的交错感,钟声和乐声交替,仿佛在提醒着诗人流逝的时光。接着,诗人通过“月圆还月缺”来象征人生的无常,暗示着他在外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渴望。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自我描述为“憔悴”,表达了在外生活的艰辛,以及对故乡那份无法割舍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思乡情怀与人生哲思,充分展现了杨慎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夜遥钟促漏:每夜都能听到远处的钟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暗示对时间的敏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 朝朝急莞清笳:每个清晨都听到急促的乐声,表明生活的节奏和心情的紧迫。
- 行见月圆还月缺:在旅途中看到月亮时而圆满时而缺失,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 乡关犹隔三巴:故乡与自己依然隔着遥远的距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客里形容憔悴:身处异乡的自己显得憔悴,显示出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 愁看匣里菱花:看着匣子里的菱花,暗示着对过往的追忆与愁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夜夜”和“朝朝”,“遥钟”和“急莞”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月圆月缺象征人生的波折与变幻。
- 拟人:钟声、乐声似乎在与诗人对话,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之情展开,表现了在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传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遥钟: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月圆月缺:象征人生的波折与思念的复杂。
- 匣里菱花:隐喻对美好回忆的珍藏与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月圆还月缺”象征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生活的无常
- C) 思乡之情
- D) 以上皆是
-
诗人在异乡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快乐
- B) 憔悴
- C) 平静
- D) 兴奋
答案:
- D) 以上皆是
- B) 憔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月亮的映照;而杨慎的《何满子 其二》则通过生活的细节描绘出一幅更为生动的思乡图景,情感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