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
时间: 2025-04-27 23:01: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楼终日脱冠巾,白发萧疏不受尘。 虽是客身犹足乐,苦无世累未为贫。 家书远寄凭游子,邸报频看念故人。 自叹此心清似水,为他閒事恼天真。
白话文翻译:
我整天在小楼上脱下帽子和头巾,稀疏的白发不受尘埃的侵扰。 尽管作为客人,我仍然感到满足和快乐,因为没有世俗的负担,我并不觉得贫穷。 家书遥远地寄给游子,我频繁地查看邸报,思念着故人。 我自叹这颗心清澈如水,却因为一些琐事而烦恼,失去了纯真。
注释:
- 脱冠巾:脱下帽子和头巾,表示放松自在。
- 白发萧疏:形容头发稀疏,年老的特征。
- 不受尘:不受世俗尘埃的侵扰,比喻心境清净。
- 客身:指自己作为客人或旅人。
- 世累:世俗的负担或烦恼。
- 家书:家人寄来的信件。
- 邸报:古代官方的报纸,这里指官方消息或新闻。
- 故人:旧友或老朋友。
- 清似水:形容心境清澈透明。
- 閒事:琐事或无关紧要的事。
- 恼天真:因为琐事而烦恼,失去了纯真无邪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生卒年不详),字九万,号菊涧,南宋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深远的意境和情感。《小楼》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客居他乡时的心境,通过对小楼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清净的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旅居他乡时所作,通过对小楼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宁静生活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诗中提到的“家书”和“邸报”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事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小楼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清净的境界。首句“小楼终日脱冠巾,白发萧疏不受尘”直接描绘了作者在小楼中的自在生活,脱下冠巾,不受尘埃侵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接下来的“虽是客身犹足乐,苦无世累未为贫”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即使在客居他乡,也能自得其乐,因为没有世俗的负担,所以并不感到贫穷。
诗中的“家书远寄凭游子,邸报频看念故人”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事的关注。最后两句“自叹此心清似水,为他閒事恼天真”则是作者对自己心境的总结,表达了作者虽然心境清澈如水,但也会因为一些琐事而烦恼,失去了纯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小楼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清净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时事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楼终日脱冠巾,白发萧疏不受尘。
- 这句描绘了作者在小楼中的自在生活,脱下冠巾,不受尘埃侵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
虽是客身犹足乐,苦无世累未为贫。
- 这句强调了作者即使在客居他乡,也能自得其乐,因为没有世俗的负担,所以并不感到贫穷。
-
家书远寄凭游子,邸报频看念故人。
- 这句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事的关注。
-
自叹此心清似水,为他閒事恼天真。
- 这句是作者对自己心境的总结,表达了作者虽然心境清澈如水,但也会因为一些琐事而烦恼,失去了纯真。
修辞手法:
- 比喻:“清似水”比喻心境清澈透明。
- 对仗:“家书远寄凭游子,邸报频看念故人”中的“家书”与“邸报”,“远寄”与“频看”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清净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时事的关注。通过描绘作者在小楼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心灵清净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小楼:象征着作者的隐居之地,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净之所。
- 脱冠巾:象征着作者的自在和超脱世俗的态度。
- 白发萧疏:象征着作者的年老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 家书:象征着作者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
- 邸报:象征着作者对时事的关注。
- 清似水:象征着作者心境的清澈透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楼终日脱冠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充实 B. 自在超脱 C. 忧心忡忡 D. 孤独寂寞
-
“虽是客身犹足乐”中的“客身”指的是什么? A. 客人身份 B. 旅人身份 C. 隐士身份 D. 官员身份
-
诗中“家书远寄凭游子”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时事的关注 D. 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
“自叹此心清似水”中的“清似水”比喻了什么? A. 心境的清澈透明 B. 生活的简单朴素 C. 情感的深沉复杂 D. 思想的深邃高远
答案:
- B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居山林、追求心灵清净的主题。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高翥的《小楼》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追求心灵清净的主题,但高翥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家乡的思念,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高翥的《小楼》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高翥诗集》:收录了高翥的全部诗作,有助于全面了解高翥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