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杂兴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4:05: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山杂兴 其二
作者: 万邦荣 〔清代〕
远扣禅扉暮始还,
痕留芒履露斑斑。
云随野客同归岫,
花逐流泉乱出山。
寂历烟村孤犬吠,
萧条祠宇老僧间。
开缸独酌庭梧下,
明月无言过碧湾。
白话文翻译:
远远敲响禅房的门,傍晚时分我才回到家。
鞋上的露水留下斑斑痕迹。
云彩随着野外行人一同归去山岫,
花儿随着流泉奔涌而出山间。
幽静的烟村中,孤独的狗在吠叫,
萧条的祠宇里,老僧静静地坐在一旁。
我在庭院的梧桐树下独自饮酒,
明月无声地越过碧绿的湾水。
注释:
- 禅扉:指禅宗的门,象征佛教的清净。
- 芒履:指草鞋,夏天时常穿着,鞋上沾了露水的痕迹。
- 岫:山的意思,这里指山谷或山间。
- 寂历:形容环境的静谧和荒凉。
- 祠宇:指供奉神明的建筑,这里为老僧的居所。
- 碧湾:指清澈的水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万邦荣,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山水自然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诗人游历西山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内心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闲适与宁静。
诗歌鉴赏:
《西山杂兴 其二》以写景抒情为主,诗人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山野中,体验到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傍晚时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归家的心情。前四句描绘了归途的景象,云雾缭绕,花香四溢,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狗吠声和老僧的静谧,进一步加深了环境的清幽与孤寂,突显出一种人迹罕至的静谧之美。最后两句,诗人在梧桐树下独酌,明月映照,升华了个人的哲思与感伤,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由外而内,由景而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扣禅扉暮始还:诗人傍晚时分才回到家,暗示了他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 痕留芒履露斑斑:描绘了回归途中沾染了露水的鞋子,传达出细腻的生活感受。
- 云随野客同归岫:自然与人相互交融,云彩随着行人一同归去,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花逐流泉乱出山:流泉带动了花朵的奔涌,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寂历烟村孤犬吠:烟村的孤寂与犬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一种孤独感。
- 萧条祠宇老僧间:老僧的存在增添了宁静的氛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人生哲学。
- 开缸独酌庭梧下:诗人独自饮酒,营造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明月无言过碧湾:明月静静流过,象征着超然的境界,达到了心灵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结合,形成丰富的意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如“云随野客”,使景象生动鲜活。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扉:象征佛教文化的宁静与清净。
- 露水: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清新。
- 云、花、泉: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 犬吠:隐含孤独与静谧的情感。
- 明月:象征高洁、超然的境界,代表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禅扉”指的是什么?
A. 寺庙的门
B. 山谷的入口
C. 酒缸
D. 小溪 -
诗人独自饮酒的地点是哪里?
A. 庭院的松树下
B. 庭梧下
C. 山顶
D. 湖边 -
“明月无言过碧湾”中“明月”象征什么?
A. 寂寞
B. 超然的境界
C. 夜晚的寒冷
D. 流动的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万邦荣的《西山杂兴 其二》在意境上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万邦荣的诗更突出个人的孤独感与内心的宁静,王维则更多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万邦荣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美学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