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归》
时间: 2025-01-11 02:25:32意思解释
彩云归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疏钟坠响破烟霏。画屏开几曲峰危。当霁天万木如张盖,樵径引草色侵衣。闲中听乱莺娇啭,每双柑自携。隐现蛎墙,遥指地胜人稀。何期。霜斤到处,好风光过眼疑非。石泉泪涌,相向呜咽,诉与斜晖。最不堪空潭照影,倦鸟三匝无栖。云关外,犹有残僧月下寻诗。
白话文翻译:
疏落的钟声渐渐消散,打破了烟雾的宁静。画屏打开,几道险峻的山峰映入眼帘。当雨后天晴,万树如同撑开的伞盖,樵夫的小路上,草色悄悄染上了衣襟。闲暇时我听到莺鸟的娇声啼鸣,手中每一双柑橘都是自携而来。隐约可见的蛎墙,遥远指向人迹稀少的胜地。没想到,霜降的时节,眼前的美景令我难以辨认。石泉泪流,彼此相望间呜咽,诉说着夕阳的余晖。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空潭中的倒影,疲惫的鸟儿飞了三圈,却找不到栖息之处。在云层之外,依旧有个残僧在月下寻觅诗篇。
注释:
- 疏钟: 指钟声稀疏而微弱。
- 烟霏: 指烟雾和轻纱般的云雾。
- 画屏: 用于形容山峰如画。
- 樵径: 樵夫的小路。
- 蛎墙: 蛎壳堆成的墙,隐喻海边的环境。
- 霜斤: 指霜降的季节。
- 石泉泪: 比喻泉水如泪流般清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匪石,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题,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一个清晨或雨后的宁静时刻,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在闲暇中对美景的感悟。
诗歌鉴赏:
《彩云归》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自然描写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全诗从钟声的响起开始,拉开了自然景象的帷幕,接着通过画屏和险峻的峰峦描绘出一种空灵的美感。诗中“当霁天万木如张盖”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雨后晴天树木郁郁葱葱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在闲暇时,诗人静听莺声,享受与自然的和谐,柑橘的自携更显得生活的简单与丰盈。而“隐现蛎墙,遥指地胜人稀”则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石泉泪涌,相向呜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奈。结尾部分“云关外,犹有残僧月下寻诗”则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残僧在月下,仿佛在寻求那一份宁静与智慧。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交织中,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钟坠响破烟霏: 钟声微弱,打破了宁静的云雾。
- 画屏开几曲峰危: 开启了画卷般的山峰,险峻而美丽。
- 当霁天万木如张盖: 雨后晴天,树木如伞盖般张开。
- 樵径引草色侵衣: 樵夫的小路上,草色悄然染上衣物。
- 闲中听乱莺娇啭: 闲暇时听莺鸟的婉转吟唱。
- 每双柑自携: 手中每一双柑橘都是自带而来。
- 隐现蛎墙,遥指地胜人稀: 隐约可见的蛎墙,指向人迹稀少的胜地。
- 何期。霜斤到处: 没想到霜降的时节,眼前的美景难以辨认。
- 好风光过眼疑非: 美景令人怀疑,似乎不真实。
- 石泉泪涌,相向呜咽: 泉水如泪流,彼此相望间感到悲伤。
- 诉与斜晖: 向夕阳诉说内心的感受。
- 最不堪空潭照影: 空潭中的倒影令人痛苦。
- 倦鸟三匝无栖: 疲惫的鸟儿飞了三圈,找不到栖息之处。
- 云关外,犹有残僧月下寻诗: 云层之外,仍有残僧在月下寻找诗篇。
修辞手法:
- 比喻: “万木如张盖”比喻树木的蓬勃生机。
- 拟人: “莺娇啭”赋予鸟儿以人的特质。
- 对仗: “石泉泪涌,相向呜咽”形成对称的句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内心平静与智慧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声: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打破。
- 山峰: 代表自然的险峻美。
- 万木: 象征生命的繁茂与活力。
- 莺鸟: 代表生命的欢快与自由。
- 蛎墙: 代表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 斜晖: 夕阳的余晖,象征余生的无常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疏钟”指的是什么? a) 钟声微弱
b) 钟声洪亮
c) 钟声悦耳 -
“当霁天万木如张盖”形容的是哪个场景? a) 雨后晴天
b) 暴风雨来临
c) 夜晚星空 -
诗中的“残僧”在干什么? a) 读书
b) 寻找诗篇
c) 打坐
答案:
- a) 钟声微弱
- a) 雨后晴天
- b) 寻找诗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彩云归》: 两首诗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静夜思》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彩云归》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美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柔情,后者则更为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