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八首 其五》

时间: 2025-01-27 03:27:06

无端密约成轻误。

一晌幽欢阻。

蔷薇花下最消魂。

偏是伊家软语惯欺人。

晓来无绪才匀面。

惊喜重相见。

凭肩更与问多情。

莫又今生抛却说他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端密约成轻误。一晌幽欢阻。蔷薇花下最消魂。偏是伊家软语惯欺人。晓来无绪才匀面。惊喜重相见。凭肩更与问多情。莫又今生抛却说他生。

白话文翻译:

这段感情的约定本是无意,却成为了轻易的误解。短暂的欢愉被阻隔,蔷薇花下的情景最让人迷醉。偏偏是她那甜美的言语习惯性地欺骗了我。早晨醒来毫无心绪,刚刚整理好面容,恰巧又惊喜地重逢。相互依偎着,继续问对方的多情。可千万不要在今生抛弃这些情感,去说什么来世的事。

注释:

  • 无端:没有缘由、原因。
  • 密约:私下的约定。
  • 幽欢:指的是幽静的欢乐,暗指恋爱之情。
  • 蔷薇花:象征美丽、爱情与柔情。
  • 欺人:以甜言蜜语欺骗他人。
  • 无绪:没有心绪,形容心情烦闷。
  • 重相见:再次见面,重逢的喜悦。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涉及的历史典故,但“蔷薇花”作为象征爱情的意象,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代表着美好而短暂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承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爱情的细腻思考与感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诗人通过描绘爱情的细腻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八首 其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爱情的复杂情感。诗中以“无端密约”开篇,便引入了一种无奈的情感状态,表达了对爱情的迷惘与误解。接下来的“幽欢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情感,短暂的欢愉被现实所阻隔,显得愈发苦涩。

“蔷薇花下最消魂”一句,更是将读者带入一种梦幻的境地,蔷薇花象征着浪漫与柔情,在花下的幽会让人沉醉。然而,诗人又意识到“偏是伊家软语惯欺人”,这不仅是对恋人甜言蜜语的警惕,也是对爱情本质的深思。接下来的“晓来无绪才匀面”,表达了诗人面对晨光时的迷茫与失落,情感的落寞在晨曦中显得更加鲜明。

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呈现出一种无奈而又强烈的渴望,最后的“莫又今生抛却说他生”更是呼唤着对当下情感的珍惜,传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对爱情的思考与反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端密约成轻误:无缘无故的约定导致了误解。
  • 一晌幽欢阻:短暂的快乐遭遇了阻碍。
  • 蔷薇花下最消魂:在蔷薇花的庇护下,情感最为迷人。
  • 偏是伊家软语惯欺人:她的甜言蜜语习惯性地欺骗了我。
  • 晓来无绪才匀面:清晨醒来,心中无绪,刚理顺面容。
  • 惊喜重相见:意外重逢,心中充满惊喜。
  • 凭肩更与问多情:依偎在一起,继续问彼此的情感。
  • 莫又今生抛却说他生:不要在今生中抛弃这些情感,谈论来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运用对仗的手法让诗句更加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爱情的复杂性展开,表达了对短暂爱情的珍惜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传达了对真挚情感的渴望和对人性深处脆弱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蔷薇花:象征爱情的美好,脆弱而短暂的情感。
  • 晨光:代表新的开始,同时也暗示着失去的无奈。
  • 肩膀:象征着依靠与温暖,体现了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无端密约成轻误”中的“无端”指的是什么?

    • A. 有原因
    • B. 没有原因
    • C. 有约定
    • D. 无约定
  2. “蔷薇花下最消魂”中,蔷薇花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亲情
    • D. 亲密关系
  3. 诗中提到的“晓来无绪”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迷茫
    • C. 生气
    • D. 嫉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尤其是林黛玉的诗作,探讨了爱情的细腻与多愁善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怀念与渴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史承谦的《虞美人》与李煜的《虞美人》,探讨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李煜的作品更多表现出对亡国之痛的感伤,而史承谦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红楼梦诗词解析》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清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