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

时间: 2025-02-04 15:29:38

别来岁月尔滔滔,流落天涯忽此遭。

万木辞荣秋意澹,百川归壑岸容高。

笑看海上两蜗角,閒秃山中千兔毫。

若向颜曾得消息,直须奴仆命离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
作者: 魏了翁

别来岁月尔滔滔,
流落天涯忽此遭。
万木辞荣秋意澹,
百川归壑岸容高。
笑看海上两蜗角,
閒秃山中千兔毫。
若向颜曾得消息,
直须奴仆命离骚。

白话文翻译:

别来已经过了许多年,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逝,
我在天涯漂泊,忽然遭遇这样的分别。
秋天来临,万木都告别了繁荣,显得清淡而萧瑟,
百川归入深壑,岸边的景色显得高远而苍凉。
我笑看海面上两只蜗牛的角,
在闲适的秃山中,千只兔子的毛发随风摇曳。
如果你能传来颜(即颜之推)的消息,
我就必定要让仆人去送别,吟诵《离骚》。

注释:

  • :你。
  • 滔滔:形容水流急,时间流逝。
  • 流落:漂泊、流浪。
  • 辞荣:告别繁华,失去荣光。
  • 秋意澹:秋天的气息淡薄。
  • 归壑:回归山谷。
  • 蜗角:蜗牛的触角,形容微小之物。
  • 千兔毫:千只兔子的毛,形容景象繁多。
  • 奴仆:仆人,指随身的侍从。
  • 离骚:屈原的长诗,传达离愁别绪。

典故解析:

  • 《离骚》:是屈原的著名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提到《离骚》,暗示离别的辛酸和对理想的渴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道明,号东山,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晚年任职地方官,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朋友袁尊固即将离别之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时,运用了大量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开头通过岁月流逝的感慨,引出离别的主题,接着通过“万木辞荣”和“百川归壑”展现秋天的凄凉,体现出一种人生的无常。在后半部分,诗人用“笑看海上两蜗角”来表现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尽管人生有离别,但仍然可以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最后,诗人以对颜之推消息的期待,表达了对理想与友情的渴望,情感深邃而真挚。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别来岁月尔滔滔:感叹与友人分别后,时间如洪水般流逝。
    2. 流落天涯忽此遭:在天涯漂泊,突然遇到离别的场景。
    3. 万木辞荣秋意澹:秋天来临,万物凋零,感到清淡而萧瑟。
    4. 百川归壑岸容高:百川归入山谷,岸边的景色显得高远。
    5. 笑看海上两蜗角:以轻松的心态看待海面上的蜗牛角,象征微小而平静的生活。
    6. 閒秃山中千兔毫:在闲适的秃山中,兔子的毛发随风摇曳,表现出自然的宁静。
    7. 若向颜曾得消息:如果能得到颜之推的消息。
    8. 直须奴仆命离骚:就会让仆人去送别,吟诵《离骚》。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诗句工整,形成对称美感。
    • 拟人: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理想的期望。

意象分析:

  • 岁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 万木:象征生命的繁华和凋零。
  • 百川:象征人生的变化与归宿。
  • 蜗角:象征微小与安宁。
  • 兔毫: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别来岁月尔滔滔”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感慨岁月流逝
    B. 喜悦
    C. 忧伤
    D. 无奈

  2. “万木辞荣秋意澹”中的“秋意”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生机勃勃
    C. 凋零与萧条
    D. 夏日的炎热

  3.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指哪位古代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屈原
    D. 陶渊明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侧重于思念之情。
  • 《送友人》:李白的作品通过豪放的情感展现离别的壮阔,风格较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