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口道先生易,躬行君子难。
浮荣残梦觉,活计一般酸。
日晚乌声急,风高雁影寒。
行藏付千载,反覆要人看。
白话文翻译:
说教容易,践行却困难。
浮华的荣华梦已醒,生活的艰辛也一样酸楚。
傍晚时分,乌鸦叫声急促,
高空中大雁飞影寒冷。
无论是隐居还是出仕,都要经历千年的考验,
反复的事情还是需要人来评判。
注释:
- 口道:口头上讲述、教导。
- 躬行:亲身实践、付诸行动。
- 浮荣:浮华的荣华,象征虚幻的名利。
- 残梦:梦境的残余,指已消逝的美好愿望。
- 活计:生活的艰难和琐事。
- 乌声:乌鸦的叫声,常象征悲伤。
- 雁影:大雁的身影,象征寒冷和孤独。
- 行藏:出仕与隐居的选择。
- 千载:千年,象征时间的久远。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君子”和“先生”是儒家思想中常见的概念。“君子”代表理想的道德人格,而“先生”则是指学者或有教养的人。诗中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自我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道明,号归庄,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担任官职,后隐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魏了翁晚年,时值社会动荡,士人面对名利与道德的困惑,诗人以此表达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史致政挽诗》是一首深刻的挽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逝去贤者的哀悼,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首句“口道先生易,躬行君子难”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比,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困难。接下来的“浮荣残梦觉,活计一般酸”则表现了对浮华生活的醒悟,以及生活本身的艰辛,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时常常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要。诗中通过傍晚的乌鸦声和高空的雁影,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寒冷的氛围,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最后两句“行藏付千载,反覆要人看”则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强调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都需要时间的检验,人们最终会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评判。整首诗情感深沉,字句间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口道先生易:说教容易,但亲自去做却难。
- 躬行君子难:践行君子之道,实际操作更为困难。
- 浮荣残梦觉:浮华的荣华就像梦一样,终于醒悟。
- 活计一般酸:生活的实际琐事同样让人痛苦。
- 日晚乌声急:夕阳西下,乌鸦的叫声显得急促。
- 风高雁影寒:高空中大雁的身影,带来一阵寒意。
- 行藏付千载:无论是隐退还是出仕,最终都要经过千年的时间考验。
- 反覆要人看:反复的情况仍旧需要人来评判。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口道”和“躬行”的对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 意象:乌声与雁影的意象,营造出孤独与寒冷的氛围。
- 象征:浮荣与残梦象征着人生的虚幻与现实。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实践与理论、荣华与艰辛、隐退与出仕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于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强调了时间对人生态度的检验。
意象分析:
- 乌声:象征着悲伤与孤独。
- 雁影:象征着寒冷和旅途的孤独。
- 浮荣:代表虚幻的名利和荣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面哪一句表达了实践的困难? a) 口道先生易
b) 躬行君子难
c) 浮荣残梦觉
d) 活计一般酸 -
诗中提到的“乌声”象征什么? a) 喜悦
b) 悲伤
c) 宁静
d) 热闹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人生选择的反思
c) 自然风光
d) 友谊
答案:
- b) 躬行君子难
- b) 悲伤
- b) 人生选择的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魏了翁的这首挽诗更加侧重于个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而杜甫则是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深刻反思,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