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书田间晚步》
时间: 2025-02-04 15:40:18意思解释
用前韵书田间晚步
作者: 曹勋 〔宋代〕
原文展示:
寓居萧寺憩衰迟,
得酒宁论浊与醨。
闲里风光常自喜,
暑中人事弃如遗。
一溪烟水渔乡后,
万叠苍山月上时。
竹杖芒鞋田岸久,
稻花细细岁丰姿。
白话文翻译:
我在萧寺中居住,悠闲度过晚年,
喝酒时不再讨论酒的清浊。
闲暇时光的美景让我常常感到快乐,
夏日的繁杂人事全都抛在脑后。
一条溪水流过,烟雾缭绕,渔村在其后,
层层叠叠的青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迷人。
我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常在田边徘徊,
稻花飘香,岁月丰盈而美丽。
注释:
- 萧寺:指的是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象征着隐逸生活。
- 浊与醨:浊酒和清酒,分别代表不同品质的酒。
- 闲里风光常自喜:闲暇时光的美景让我感到快乐。
- 一溪烟水:描绘自然景色,创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万叠苍山:形容山峰层叠,气势磅礴。
- 稻花细细岁丰姿:稻花的香气弥漫,象征着丰收的年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字君宪,号江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隐居晚年的时候,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在社会动荡和人事繁杂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退隐,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中描绘的萧寺、溪水、青山和稻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得酒宁论浊与醨”,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似乎在说,真正的快乐在于欣赏自然和享受生活。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夜晚的月色和丰收的稻花,传达出一种平和、丰盈的生活状态。整体上,曹勋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寓居萧寺憩衰迟:描绘隐居在萧寺,反映诗人宁静的生活状态。
- 得酒宁论浊与醨:强调诗人对酒的态度,享受当下,不拘泥于酒的品质。
- 闲里风光常自喜:表达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自得,体现他的闲适心情。
- 暑中人事弃如遗:在炎热的夏日中,诗人抛弃了世俗的繁杂,追求内心的平和。
- 一溪烟水渔乡后:描绘出一条清溪流过渔村的美丽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
- 万叠苍山月上时:层叠的青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迷人,增加了诗的画面感。
- 竹杖芒鞋田岸久:描绘诗人常在田边徘徊,表现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稻花细细岁丰姿:稻花飘香,象征着丰收和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得酒”隐喻生活中的乐趣。
- 对仗:如“竹杖芒鞋”,形成韵律和节奏感。
- 意象:如“烟水”、“苍山”等,自然意象增添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事物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萧寺:象征隐逸生活的庇护所。
- 溪水:代表了生活的流动与宁静。
- 青山:象征自然的壮丽和诗人的心境。
- 稻花:象征丰收与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A. 高歌猛进
- B. 退隐田园
- C. 追逐繁华
-
诗中提到的“竹杖芒鞋”象征着什么?
- A. 贫穷
- B. 归隐与自然的亲密
- C. 旅行的疲惫
-
“暑中人事弃如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忙碌无暇
- B. 追求名利
- C. 超然物外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更强调了隐逸的精神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曹勋的作品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