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时间: 2025-02-04 15:28:16

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

何况江涛转千里。

带天香,含洞乳,宜入春盘,红荔子,驰驿风流仅比。

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十颗金苞谩分遗。

记觞前、须细认,别有馀甘,从此去,枉却栽桃种李。

想相如酒渴对文君,迥不是人间,等闲风味。

意思解释

洞仙歌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
何况江涛转千里。
带天香,含洞乳,
宜入春盘,红荔子,
驰驿风流仅比。
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
十颗金苞谩分遗。
记觞前须细认,
别有馀甘,从此去,
枉却栽桃种李。
想相如酒渴对文君,
迥不是人间,等闲风味。

白话文翻译:

在江陵种橘的价值,比起封侯的富贵还要珍贵。
更何况那滔滔江水奔流千里。
橘子的香气如同天上的香气,果肉如洞中乳汁般细腻,
正适合春天的宴席,搭配红荔子,
风驰电掣般的流连,才算是相称。
潘令的牙齿已稀疏,怕是咀嚼冰霜,
那十颗金色的果实,难以分给遗留。
在酒杯前必须细心品味,
还有更深的甘甜,从此去,
却不如栽种桃李。
想象着相如在渴酒时与文君相对,
那真不是人间的寻常风味。

注释:

  • 江陵: 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封侯: 受封为侯爵,指富贵之人。
  • 江涛: 指江水的波涛,象征着浩大的气势。
  • 带天香,含洞乳: 形容橘子的香气和果肉细腻的口感。
  • 潘令: 指潘岳,形象化为老者,象征衰老。
  • 金苞: 指金黄色的果实,象征珍贵的食物。
  • 相如: 指司马相如,文君指卓文君,二人有着美好的爱情故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1120),字允和,号放翁,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感悟生活哲理,作品多体现士人的理想与情感。

创作背景:

《洞仙歌》写于作者游历江陵时,借用种橘的比喻,表达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橘子的描绘,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珍贵,同时也流露出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一首表现情感与自然相结合的诗。诗的开头通过“江陵种橘”这一意象,揭示了自然的价值与人世的繁华。诗人将江陵的橘子与封侯的荣华对比,突显了自然之美的珍贵,超越了世俗的富贵。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对江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进一步引导读者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在描写橘子的部分,诗人用“带天香,含洞乳”来形容其香气与果肉,展现了食物的美好与春天的生机,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通过“驰驿风流仅比”,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生活的流动性与短暂性。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引入了潘令的意象,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与衰老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后,通过相如与文君的故事,诗人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理想爱情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人间真情的渴望。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结合丰富的自然意象与人情世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深刻而富有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 通过比喻,强调江陵橘子的珍贵,超越世俗的荣华。
  2. 何况江涛转千里: 描绘江水的壮丽,象征自然的浩大。
  3. 带天香,含洞乳: 形容橘子的香气和口感,突显美味。
  4. 宜入春盘,红荔子: 适合春天的宴席,表现生活的美好。
  5. 驰驿风流仅比: 形容生活的流动与美好,强调享受生活。
  6. 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 表达对衰老的感慨。
  7. 十颗金苞谩分遗: 暗示珍贵食物的稀缺,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8. 记觞前须细认: 提醒在享受生活中要用心体会。
  9. 别有馀甘,从此去: 生活中还有更深的甘甜等待探索。
  10. 枉却栽桃种李: 反思生活的选择与得失。
  11. 想相如酒渴对文君: 引入爱情故事,抒发对真情的向往。
  12. 迥不是人间,等闲风味: 强调爱情的独特与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 “江陵种橘”与“封侯”形成对比,强调自然的珍贵。
  • 拟人: 将橘子的香气与口感拟人化,增强生动感。
  • 对仗: 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自然之美、生活之珍贵与爱情之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热爱。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的交融,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橘子: 象征自然的珍贵与美好。
  • 江水: 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壮丽。
  • 潘令: 象征岁月与衰老。
  • 相如与文君: 代表理想爱情与人间真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名是哪个?

    • A) 江陵
    • B) 杭州
    • C) 长安
  2. “江涛转千里”表达的是哪种意象?

    • A) 美食
    • B) 壮丽的自然
    • C) 爱情
  3. 诗中提到的“潘令”象征了什么?

    • A) 年轻
    • B) 未来
    • C) 衰老

答案:

  1. A) 江陵
  2. B) 壮丽的自然
  3. C) 衰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洞仙歌》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仰,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情感,而《洞仙歌》则强调生活的美好与爱情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晁补之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