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生不死,谁识微生长在此。此是人间,下有重泉上有天。飘然一絮,随地可飘随地住。住与谁同,不与天风即海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生与死的界限似乎模糊,微小的生命在这里悄然生长。这里就是人间,地面有重泉,天空有无尽的空间。像飘荡的絮儿,随风而去,随处可栖息。栖息在何处,与谁为伴?不与天上的风,也不与海上的风相连。
注释:
- 不生不死:指一种超然的状态,既不生于世,也不死去,象征着存在的永恒性。
- 微生:微小的生命或存在。
- 重泉:指深厚的泉水,象征着大地的滋养。
- 飘然一絮:像一片轻飘的絮状物,形象描绘了自由漂浮的状态。
- 天风海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个人的存在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生于当代,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对生命、自然和存在的思考,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哲学观和对人世间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通过“不生不死”的哲学思考,开启了一段深邃的探索。诗人以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以及与自然的关系。诗中“重泉”和“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根本与无尽的可能性。接下来的“飘然一絮”则描绘了生命的自由与随性,展现了个人在自然中的微小与渺小。最后一句“住与谁同,不与天风即海风”则引发了对孤独感的思考,诗人在此询问自我存在的意义,是否与自然的力量相连。整首诗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存在的深刻感悟,邀请读者一同思考生与死、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生不死,谁识微生长在此。
- 生命的状态似乎超越了生与死的常规理解,微小的生命在此处静静存在。
- 此是人间,下有重泉上有天。
- 描绘了人间的环境,地面有深厚的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滋养,头顶有无垠的天空,象征无限的可能。
- 飘然一絮,随地可飘随地住。
- 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随性和自由,像飘浮的絮儿,可以在任何地方栖息。
- 住与谁同,不与天风即海风。
- 最后反思自我存在的孤独,质疑与自然的联系,表现出对孤独感的深刻体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命比作微小的絮状物,增强了诗的意象感。
- 对仗:前后句形成对比,强调存在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状态的探讨,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思考,以及在生命中孤独与自由的交织,表现出一种哲学上的思索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微生:象征生命的渺小与脆弱。
- 重泉:象征生命的根基,滋养之源。
- 天:象征无限的可能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泉”象征什么?
- A. 深厚的文化
- B. 生命的滋养
- C. 自然的力量
- D. 孤独的存在
-
“飘然一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 A. 自由随性
- B. 迷茫无助
- C. 坚定不移
- D. 追求安定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对比《静夜思》中的孤独感与本诗中的对存在的思考,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自我与自然的深刻反思,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本诗则更关注生命本质。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选》
- 《中国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