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 孔凡翁属题回舟集》

时间: 2025-02-04 15:28:56

旗亭唱罢,诗誉当年名日下。

老笔生花,妙句吟成动汉巴。

鬓丝霜白,染出江枫红一色。

骇浪回舟,海雨天风一卷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兰 孔凡翁属题回舟集
王蛰堪 〔当代〕

旗亭唱罢,诗誉当年名日下。
老笔生花,妙句吟成动汉巴。
鬓丝霜白,染出江枫红一色。
骇浪回舟,海雨天风一卷收。

白话文翻译:

在旗亭唱罢歌声之后,昔日的诗名如今在光阴的掩盖下显得黯淡。
老去的笔杆依然能生出新的花朵,优秀的诗句依旧能在汉巴之地引起共鸣。
鬓发已经斑白,却在江边的枫树下映出一片红色的美景。
在骇浪中回舟,海上的雨和天风伴随着波涛卷起,瞬间被收拢。

注释:

  • 旗亭:指的是一种供人饮酒作诗的亭子。
  • 诗誉:诗的声誉,指当年创作的成就。
  • 老笔生花:形容年长的诗人依然能写出好诗,笔墨依旧生动。
  • 汉巴:指代汉民族的文化和地域,可能特指某个地方。
  • 鬓丝霜白:形容头发变白,表现出诗人的年岁。
  • 江枫红:江边的枫树,秋季时色彩鲜艳,象征着美丽和凋零。
  • 骇浪回舟:形容在波涛汹涌的海上归航,反映出一种逆境中的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秋日,诗人回忆往昔的诗歌成就,同时感受到岁月流逝带来的变化。作品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从盛年到暮年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旗亭唱罢,诗誉当年名日下”,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往事回忆的场景。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淡然,仿佛在告诉我们,世事如梦,荣华易逝。

第二句“老笔生花,妙句吟成动汉巴”则展现了诗人尽管年岁已高,但创作的热情依旧不减。这种对创作的坚持和热爱令人在感动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岁月对人的磨砺与洗礼。

接下来的“鬓丝霜白,染出江枫红一色”则利用鲜明的视觉对比,展现了老去的诗人与秋天的美景。白发与红枫的搭配,既有凋零之感,又有生命的绚烂,显示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最后一句“骇浪回舟,海雨天风一卷收”将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内心的波动结合,描绘出一种动荡不安而又渴望归宿的心境。整体来看,这首诗在纯粹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艺术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旗亭唱罢,诗誉当年名日下:回忆当年在旗亭中的欢快时光,昔日的诗名如今似乎已不再耀眼。
  2. 老笔生花,妙句吟成动汉巴:尽管年老,但仍能创作出动人的诗句,显示出诗人的才华与坚持。
  3. 鬓丝霜白,染出江枫红一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白发与秋天红枫的景象,寓意时间的流逝。
  4. 骇浪回舟,海雨天风一卷收:描绘诗人在波涛汹涌的海上归航,象征着对生活挑战的应对与勇气。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老笔生花”与“鬓丝霜白”的对比,展现了年龄与创作之间的张力。
  • 意象:如“江枫红”、“骇浪回舟”等意象,营造了丰富的自然景象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艺术创作的坚定信念,传达出一种在岁月中坚持自我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旗亭: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回忆与交流的地方。
  • 江枫:秋天的枫叶象征着美丽与衰老,既是自然的美丽也是时间的流逝。
  • 骇浪:象征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表达了一种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旗亭”指的是什么?

    • A. 饮酒作诗的地方
    • B. 一种船只
    • C. 一种舞蹈
    • D. 一种乐器
  2. “老笔生花”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年龄的增长
    • B. 诗人的创作热情不减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往事的怀念
  3. 诗中“骇浪回舟”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敬畏
    • B. 对生活挑战的应对
    • C. 对归乡的渴望
    •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蛰堪与李白的作品均反映了对岁月的思考,李白在《将进酒》中强调及时行乐,王蛰堪则更侧重于反思与坚持。两者在表现手法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人作品集》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