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 题宝灯侍儿扫镜图》

时间: 2025-02-04 16:09:56

天然艳冶,生小娟娟,也解怜春意。

画栏斜倚。

双蛾皱,可是郑康成婢。

偏松了髻。

堪爱处、几般佳丽。

拂牙笺,故送秋波,无限愁如缕。

金鸭慢调香细。

又烹茶洗砚,种种佳美。

低鬟偷喜。

销魂也,还抱琵琶花底。

轻弹玉指。

端的是、绿衣仙史。

试看取,一点檀心,岂是凡桃李。

意思解释

解语花 题宝灯侍儿扫镜图

作者: 蒲映渌 (清代)

原文展示:

天然艳冶,生小娟娟,也解怜春意。
画栏斜倚。双蛾皱,可是郑康成婢。
偏松了髻。堪爱处几般佳丽。
拂牙笺,故送秋波,无限愁如缕。
金鸭慢调香细。又烹茶洗砚,种种佳美。
低鬟偷喜。销魂也,还抱琵琶花底。
轻弹玉指。端的是绿衣仙史。
试看取,一点檀心,岂是凡桃李。

白话文翻译:

这位美丽的女子,天然丽质,显得娇小可爱,确实能引起人们对春天的怜惜。
她斜倚在画栏旁,眉头微皱,仿佛是郑康成的婢女。
她轻松地松开了发髻,真令人爱怜,这里有多少美丽的女子。
轻轻拂动纸笺,故意送出秋波,愁苦如细丝般缠绕。
金色的鸭子慢慢调皮,香气细腻。又忙着烹茶洗砚,各种美好尽在其中。
她低着头偷笑,销魂之际,又抱着琵琶花的底部。
轻轻弹奏着,指尖如玉。这正是绿衣的仙女史。
请看看她那一颗檀木的心,岂是普通的桃李所能比拟的?

注释:

  • 郑康成:指郑玄,东汉著名学者,其婢女形象常用以比喻聪慧的女子。
  • 金鸭:比喻美好的事物,可能指金色的物品或美味的食物。
  • 轻弹玉指:形容指尖轻巧、灵动,暗示她的优雅与娴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蒲映渌,清代女诗人,才情横溢,作品多围绕女性的情感和生活,风格细腻,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清代晚期对女性美的欣赏和对细腻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解语花 题宝灯侍儿扫镜图》通过对一位美丽女子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女性魅力的赞美与对春天的深情感慨。全诗构思巧妙,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开篇即以“天然艳冶”引入,强调女子的天生丽质,随后通过“画栏斜倚”、“双蛾皱”等细节,展现出她的娇羞与灵动。诗中不仅仅描绘了外在的美,更深入挖掘了内心的情感,如“无限愁如缕”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愁苦。后面提到的“金鸭慢调香细”与“又烹茶洗砚”则展现了生活的雅致与闲适,体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考究,描绘了女子的优雅与柔美,传达了深层的情感。特别是最后一句“岂是凡桃李”,不仅表达了对女子的赞美,也暗示了她与平常人的不同,令人印象深刻。整首诗展现了清代文人对女性美的独特理解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然艳冶:形容女子的美丽是自然而然的,不施粉黛。
  • 生小娟娟:形容她娇小可人,给人以怜爱之感。
  • 双蛾皱:指她的眉毛微微皱起,显示出她的娇羞。
  • 郑康成婢:通过典故暗示她的聪慧与灵气。
  • 拂牙笺:轻轻动作,展示女子的优雅。
  • 无尽愁如缕:表达一种细腻的愁苦情绪。
  • 金鸭慢调香细:形容生活的美好,细腻而动人。
  • 轻弹玉指:展现她的娴熟与优雅,暗示一种艺术的气质。
  • 一点檀心:象征女子的纯洁与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鸭慢调”比喻生活的美好。
  • 拟人:如“拂牙笺”赋予物品以人的动作。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美丽与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和对春天的怜惜,突显了生活的美好与愁苦交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女性的美丽与柔情,常与春天相连。
  • :象征自我反省与内心的情感。
  • 琵琶:象征音乐与艺术,传达出优雅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郑康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东汉著名学者 B. 唐代诗人 C. 宋代画家
  2. 诗歌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女性的赞美 C. 对历史的回顾
  3. “轻弹玉指”中“玉指”的含义是什么?
    • A. 指尖的灵动 B. 珍贵的手 C. 柔美的姿态

答案:

  1. A. 东汉著名学者
  2. B. 对女性的赞美
  3. A. 指尖的灵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蒲映渌的《解语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出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绘,但蒲映渌更注重对女子外在美的表现,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内心的情感波动。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却都展现了清代女性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女性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