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七星岩 其二》

时间: 2025-01-25 12:58:37

石室何年凿,琼花此日看。

一瓢分沆瀣,三径自琅玕。

袂振朱丝色,歌翻玉树寒。

当杯须遣兴,沉醉阆风坛。

意思解释

游七星岩 其二

作者: 郭棐 〔明代〕

原文展示:

石室何年凿,琼花此日看。
一瓢分沆瀣,三径自琅玕。
袂振朱丝色,歌翻玉树寒。
当杯须遣兴,沉醉阆风坛。

白话文翻译:

这座石室是何年开凿的,今天在这里欣赏琼花。
一瓢水分开沆瀣的混浊,三条小径通向琅玕的美景。
衣袖轻扬朱色的丝绸,歌声在寒冷的玉树间回荡。
举杯畅饮,尽情享受这兴致,沉醉于阆风坛的美好。

注释:

  • 石室:指石头雕凿而成的房间或洞穴。
  • 琼花:指美丽的花,如玉兰、梅花等。
  • 沆瀣:指水的浑浊,象征混沌。
  • 琅玕:一种美玉,象征美好和珍贵的事物。
  • :衣袖。
  • 朱丝:指红色丝绸。
  • 玉树:比喻美丽的树,常引喻高雅的事物。
  • 阆风坛:指美好的风景或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棐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主要生活在南方地区。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具有较强的个性与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郭棐游览七星岩时,诗人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感悟人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游七星岩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愉悦。诗的开头便以“石室何年凿”引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随后“琼花此日看”则将视线转向眼前的美丽花朵,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接着“一瓢分沆瀣”一句,暗示着诗人用清澈的水清洗混沌,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条小径通往琅玕,暗示着不同的生活选择与方向。

整首诗中,朱丝色衣袂轻扬,歌声回荡,营造出一种轻快而又愉悦的氛围。最后一句“沉醉阆风坛”则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陶醉与享受。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享受生活的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室何年凿:引入石室的历史,激发读者的想象。
    • 琼花此日看:描述眼前的美丽,强调当下的欣赏。
    • 一瓢分沆瀣:象征清澈的心灵与境界。
    • 三径自琅玕:暗示多条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
    • 袂振朱丝色:描绘优雅的形象,增添诗的动感。
    • 歌翻玉树寒:展现歌声的清脆和环境的氛围。
    • 当杯须遣兴:强调饮酒时的愉悦和兴致。
    • 沉醉阆风坛:总结全诗,表达对生活的陶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水比作分开混沌,象征着追求清明的心境。
    • 对仗:如“袂振朱丝色,歌翻玉树寒”,结构工整,增强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快乐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理想与情感。

意象分析:

  • 石室:象征静谧与深邃。
  • 琼花: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绽放。
  • 沆瀣:象征混沌与不清。
  • 琅玕:象征珍贵与美好。
  • 朱丝:象征华丽与优雅。
  • 玉树:象征高贵与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琼花”指的是什么? a) 普通花朵
    b) 美丽的花
    c) 只在夜晚开放的花

  2. “一瓢分沆瀣”中“沆瀣”字的意思是什么? a) 清水
    b) 混沌
    c) 美丽

答案

  1. b) 美丽的花
  2. b) 混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郭棐《游七星岩》与李白《庐山谣》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但郭棐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而李白则偏向于壮丽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郭棐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