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引 题阙》
时间: 2025-02-04 16:17: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溪流水隔天台。小桃栽。为谁开。
应念刘郎,早晚得重来。
翠袖天寒憔悴损,倚修竹,残红,堕绿苔。
怨极恨极愁更衰,甚连环,无计解。
百劳分背燕飞去,云树苍崖。
千里,何处托幽怀。
温峤风流还自许,后期杳,尘生,玉镜台。
白话文翻译
一条小溪流水把天台隔开,小桃树栽在岸边。它为谁而开花呢?
应该是想着刘郎,早晚会再回来。
寒冷的天使她的翠袖显得憔悴,倚靠在修竹旁,残红的花瓣落在绿色的苔藓上。
怨恨极了,愁苦更是加重,像连环一样无计可解。
繁忙的劳作使得燕子飞走,云树苍崖在远方。
千里之外,何处寄托我的幽怀呢?
温峤的风流还自许,后来的日子渺茫,尘埃生起,玉镜台也不再清晰。
注释
- 天台:指天台山,古代著名的山脉。
- 刘郎:指的是刘郎,可能是指古代诗人或知名人物,象征着思念。
- 翠袖:指女子的衣袖,形容女子的美丽和娇弱。
- 修竹:意指修长的竹子,常用于表达高洁的品格。
- 堕绿苔:残花落在绿色的苔藓上,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的消逝。
- 连环:比喻愁苦的缠绕,无法解脱。
- 温峤:温峤是指一位风流倜傥的人,可能是对某位历史人物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朴,元代诗人,以其词风婉约细腻著称,常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他的诗词多受生活经历启发,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情的交织,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江梅引 题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白朴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描绘了一条小溪与天台的分隔,意象清新而富有层次,仿佛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的自然场景。在这个场景中,诗人提到了小桃树的盛开,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总是伴随着思念而生。这一情感的流动伴随着对“刘郎”的思念,表明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依恋与渴望。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翠袖天寒”的描写,展现出了一种凄美的状态,女子的憔悴与寒冷的天色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作品的情感深度。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运用“怨极恨极愁更衰”的情感宣泄,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无助与苦闷,仿佛在提醒读者,尽管生活中充满了美好,但烦恼与忧愁也总是相伴而生。
最后,诗人以“千里,何处托幽怀”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显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令人深思。这首诗不仅在意象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描绘,更在情感上深入探讨了人们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的追求,展示了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溪流水隔天台:溪水流淌,隔开了天台,表明一种距离感。
- 小桃栽:小桃树栽种在溪边,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为谁开:桃花的开花,引发对“谁”而开的思考,增添了一丝惆怅。
- 应念刘郎:暗示对“刘郎”的思念,情感深邃。
- 翠袖天寒憔悴损:描述女子在寒冷中显得憔悴,增加了情感的悲凉感。
- 倚修竹,残红,堕绿苔:描绘出美好的景象与凋零的对比。
- 怨极恨极愁更衰:愁苦情感的加深,表现出无可奈何。
- 百劳分背燕飞去:忙碌的生活使得燕子离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云树苍崖:远方的苍崖与云树,增添了诗的空间感。
- 千里,何处托幽怀:对未来的迷茫与寻找寄托的渴望。
- 温峤风流还自许,后期杳,尘生,玉镜台: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冷酷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怨极恨极愁更衰”,用愁苦的层层加深比喻人生的无奈。
- 拟人:小桃树被赋予情感,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对仗:如“云树苍崖”与“千里”,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桃花:象征着美好与爱情,暗含对过去的追忆。
- 翠袖:代表着女性的柔美与脆弱,增添情感的层次。
- 修竹: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精神的追求。
- 残红:象征着一去不复返的美好,增加了忧伤的气氛。
- 云树苍崖:象征着遥远与迷茫,引发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桃栽”指的是: A. 桃树的种植
B. 桃花的盛开
C. 桃子的收获
D. 桃树的枯萎 -
“怨极恨极愁更衰”表达了: A. 快乐的心情
B. 深重的忧愁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刘郎”可能是: A. 一个历史人物
B. 一个虚构的角色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敌人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白朴的诗更显忧伤,而李清照则更多了一份柔情。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风格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集》
- 《白朴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