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歌赠白云道人》
时间: 2025-04-27 01:15: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云歌赠白云道人
——连久道〔宋代〕
君不见白云万顷还去,
来去谁能留得住。
去处放他秋月明,
来时寒破太虚路。
等闲为雨复为晴,
玄空一点元青青。
道人何异白云意,
此心了然游杳冥。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那万顷白云在不断飘去吗?
谁又能把它留住呢?
它去的地方洒落着明亮的秋月,
而它来的路上则是寒冷打破了虚无的旅途。
偶尔经历雨天又转为晴天,
那空灵的天空中一点点青色显现。
道人何尝不是像那白云的意境,
我的心已明了,游荡在无边的冥冥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顷:量词,指面积,这里指广阔的云海。
- 了然:清晰明了,心中明白的样子。
- 杳冥:深远幽暗的地方,形容无边无际的空间。
典故解析:
- 白云:在古代诗词中,白云常象征游离与自由,寓意人心的向往和灵魂的超脱。
- 秋月:常用来象征清冷与宁静,暗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连久道,宋代诗人,生活在士大夫阶层,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风兼具哲理与自然,常关注人心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本诗是连久道赠予一位名为白云的道人,表达了对人生如白云般自由飘荡的感慨,以及对道家思想的倾向,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白云歌赠白云道人》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白云的飘逸与变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自在。诗的开头,“君不见白云万顷还去,来去谁能留得住”,直接道出白云的无拘无束,象征着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人生的短暂与易逝。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白云的去处与来时的情景,结合秋月与寒冷,渲染出一种清冷而又超然的氛围。
“等闲为雨复为晴”两句,表现了事物变化的自然法则,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风雨如何,生命都应如白云般随遇而安。最后两句则将诗人的内心与白云的意境相结合,表达出他对道家思想的认同与向往,体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洒脱气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感知,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白云万顷还去:指白云的广阔,强调它的自由与飘逸。
- 来去谁能留得住: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谁能真正留住时间与事物的变化。
- 去处放他秋月明:描述白云去处的宁静与明亮,暗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来时寒破太虚路:白云来到时打破了虚无的宁静,象征人生的纷扰与无常。
- 等闲为雨复为晴:常指自然界的变化,隐喻人生的起伏。
- 玄空一点元青青:描绘了空灵的状态,象征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
- 道人何异白云意:指出道人与白云有相似的心境,强调内心的自由。
- 此心了然游杳冥:最后表明诗人内心的明白与对无边宇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把人生比作白云,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对仗:如“去处放他秋月明,来时寒破太虚路”,增强诗的音乐性。
- 拟人:云有意象,赋予其人性,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由与逍遥的向往,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心灵自由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秋月:代表清静、孤独与思索的时刻。
- 寒:象征人生的艰辛与冷漠。
- 玄空:象征道家思想中追求的虚无与空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云象征什么?
A. 自由
B. 责任
C. 忧伤
D. 财富 -
“等闲为雨复为晴”这句的意思是:
A. 天气变化无常
B. 人生波澜壮阔
C. 心情波动大
D. 生活总是晴天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自然
C. 生命的无常与自由
D. 爱情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由的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寄托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白云歌赠白云道人》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均从自然入手,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连久道更强调心灵的自由,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宁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读》
- 《连久道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