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亭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8:06:55

涌壁千寻古面颜,仰凭天柱俯仙关。

松间雕镂轩墀月,未许诗人见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涌壁千寻古面颜,仰凭天柱俯仙关。
松间雕镂轩墀月,未许诗人见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山壁像古老的面容一样深邃,仰望着如天柱般的高峰,俯视着仙境般的关隘。松林之间的月光在雕刻的台阶上闪烁,却不允许诗人看到一丝光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涌壁:高耸的山壁,形容山势陡峭。
  • 千寻:形容高度,寻为古代长度单位,千寻即极高之意。
  • 天柱: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峰。
  • 俯仙关:俯视仙境般的关隘,关隘象征险境。
  • 雕镂:指雕刻、镌刻,形容精致。
  • 轩墀:指平台或台阶。
  • 未许:不允许。
  • 见一:见到一丝光景。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天柱”常用来比喻高峻的山峰,可能与《山海经》中的描述有关,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连久道,生于宋代,主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清新脱俗,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连久道游览翠微亭时,受到周围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诗人身份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涌壁千寻”开篇,气势磅礴,展现了高山的雄伟与古老的气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通过仰望和俯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崇拜与对人世间的思考。接下来的“松间雕镂轩墀月”则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而典雅的场景,松树间的月光映照在雕刻的台阶上,给人一种幽静而美好的感觉。

最后一句“未许诗人见一”,则突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无奈与渴望,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然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这种未能尽兴的感受让人感同身受,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既宏伟又细腻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入理解和对自我境遇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涌壁千寻古面颜:描绘山壁的高耸与古老,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2. 仰凭天柱俯仙关:以“天柱”形象比喻高峰,俯视仙境,表现对自然的崇敬。
  3. 松间雕镂轩墀月:通过“雕镂”展现出月光下的精美场景,增强了诗的艺术感。
  4. 未许诗人见一:诗人未能完全领略到自然的美,表达出一种遗憾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柱”比喻高峰,增强了诗的气势。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音韵和谐,提升了艺术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自我存在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完全把握的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涌壁: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古老。
  • 天柱:代表高耸的理想与追求。
  • 仙关:寓意人间与仙境的界限。
  • 松间月:象征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涌壁千寻”形容的是: A. 山的高耸 B. 水的涌动 C. 风的呼啸

  2. “未许诗人见一”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满足 B. 失落 C. 喜悦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抒发,而连久道则更注重于自然的宏伟与历史的厚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