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琳宫》
时间: 2025-01-11 07:50: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霄琳宫
作者: 连久道 〔宋代〕
栖真已得寻西洞,
神应谁能辨雨锺。
水奏五音鸣玉凤,
山回九锁踞苍龙。
古杉疑复天台去,
怪石时从福地供。
它日重游应更好,
拟登天柱最高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已经寻找到那西洞,栖息在真理中,
神灵又有谁能分辨那雨中钟声的奥妙呢?
水流奏出五音,仿佛玉凤在鸣叫,
山峦回环,九道锁链盘踞着苍龙。
古老的杉树,似乎又要去天台,
奇特的石头,不时供奉于福地。
日后再来游玩,应该会更美好,
我打算登上天柱,去往那最高的峰巅。
注释
字词注释:
- 栖真: 栖息于真实或真理中。
- 西洞: 这里指道教或佛教中的仙境或修炼之地。
- 雨锺: 形容雨声如钟声般清脆。
- 五音: 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调。
- 玉凤: 传说中的美丽神鸟,象征高贵和吉祥。
- 九锁: 形象化的描述,可能指山的形态或险峻之处。
- 苍龙: 代表着高大伟岸的山脉或其形象。
- 天台: 可能指天台山,佛教名山。
- 怪石: 奇特的石头,常用来形容灵异或神秘的地方。
- 福地: 形容风水极佳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天台: 天台宗的发源地,代表着修行与悟道的场所。
- 五音与玉凤: 古代文化中,音乐常与自然和谐相连,玉凤象征吉祥和灵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连久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常以自然景观与道教思想结合,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一个追求精神寄托和自然和谐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道教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洞霄琳宫》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修道场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超脱世俗的渴望。诗的开头"栖真已得寻西洞"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已经找到了归宿,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接下来的句子通过“神应谁能辨雨锺”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敬畏,似乎只有真正的神灵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
诗中“水奏五音鸣玉凤”一句,使用了音乐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象征着理想生活的美好。接着“山回九锁踞苍龙”,将山的雄伟与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古杉、怪石等意象,描绘了自然中的奇妙景观,传达了他对未来重游的期待与向往,尤其是“拟登天柱最高峰”这一句,寄托了他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蕴含了哲理,展现了道教思想中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栖真已得寻西洞:表明诗人已经找到理想的栖居之所,暗示一种智慧与安宁。
- 神应谁能辨雨锺:提及自然之声的神秘,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水奏五音鸣玉凤:水声如音乐,象征着和谐。
- 山回九锁踞苍龙:山的雄伟与神秘,形象化的描述,引发读者的想象。
- 古杉疑复天台去:古树的神秘,似乎在与天台相连,暗示追求精神境界。
- 怪石时从福地供:奇石的出现,象征灵异之地。
- 它日重游应更好: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传递出乐观情绪。
- 拟登天柱最高峰:向往更高的精神境界,体现追求与奋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奏五音”将水声比作音乐,增强了描绘的生动性。
- 拟人:如“古杉疑复天台去”,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与动作。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体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内心对真理与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洞:象征理想境界与追求。
- 雨锺:自然声音的象征,代表神秘与深邃。
- 五音:和谐与美的象征。
- 苍龙:山的雄伟与力量的象征。
- 古杉与怪石:自然奇观,象征灵异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栖真已得寻西洞”中的“西洞”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修道的地方
- C. 一种动物
-
“水奏五音鸣玉凤”中的“玉凤”象征什么?
- A. 凶猛的鸟
- B. 美丽与吉祥
- C. 哲学思想
-
诗人对未来的重游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
- A. 失落
- B. 期待
- C. 冷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表达对山水的崇敬与理想追求。
- 王维的《鹿柴》:描绘自然美景,传达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比较《洞霄琳宫》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然而李白的诗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连久道则更显细腻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