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1-22 00:48:47

秋来乍缺阶前月,应是难圆。

倘许重圆。

一夜相看胜十年。

自从三五分携后,泪满吟笺。

欲寄吟笺。

比似银河隔九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来乍缺阶前月,应是难圆。
倘许重圆。一夜相看胜十年。
自从三五分携后,泪满吟笺。
欲寄吟笺。比似银河隔九天。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眼前的月亮忽然缺了一角,想必是难以圆满的。
如果能再次团圆,那一夜的相聚胜过十年的分离。
自从那次三五个朋友相聚之后,泪水已湿透了我的吟诗纸笺。
我想寄出这纸笺,但就像银河两岸,彼此相隔九天。

注释:

  • 乍缺:刚刚缺少,形容月亮的变化。
  • 倘许:如果能够。
  • 重圆:再次团圆,指月亮圆满或人与人之间的团聚。
  • 三五分携:指三五个朋友相聚的情景。
  • 泪满吟笺:形容因思念而泪水湿满了写诗的纸。
  • 欲寄吟笺:想要寄送的诗笺。
  • 银河隔九天:形容相隔遥远,银河象征着距离的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庸斋,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受到五四运动等思想潮流的影响。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真挚,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思念之际。诗人可能经历了与友人的离别,借助缺月和秋夜的意象抒发思念之情,展现了对团圆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诗人通过秋天的月亮缺失来引入思念的情感。月亮在诗中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情感寄托的象征。诗人用“乍缺”来表达月亮的变幻无常,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脆弱、难以把握。

“倘许重圆”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团聚的渴望。重圆不仅是月亮的圆满,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聚。这里的“一夜相看胜十年”更是将思念的深切与时间的无情进行了对比,突显了相聚的珍贵。

接下来的“泪满吟笺”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纸笺承载着他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将这种思念推向高潮,欲寄的诗笺与银河的距离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也让人感受到那种难以传达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情感的流露恰到好处,使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来乍缺阶前月:秋天的气息到来,月亮在阶前突然缺了,暗示离别的开始。
  2. 应是难圆:此时缺月的状态表明团圆是困难的,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
  3. 倘许重圆:如果能再度相聚,那种满足感无与伦比。
  4. 一夜相看胜十年:强调相聚的短暂却珍贵,表达时间的相对性。
  5. 自从三五分携后:自从与友人三五人相聚后,情感的牵绊更加深厚。
  6. 泪满吟笺:因思念而泪水湿透了吟诗的纸,表现情感的强烈与无奈。
  7. 欲寄吟笺:想要将吟诗寄出,表达思念。
  8. 比似银河隔九天:寄出诗笺的距离如同银河般遥远,象征着心灵的隔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与银河的距离进行比较,突显思念的遥远。
  • 对仗:诗句中有明显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次反复的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诗人用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变化无常。
  • 秋天:寓意成熟与离别,情感的升华。
  • 泪水:表达思念的深切与无奈。
  • 吟笺:承载情感的载体,象征内心的倾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乍缺”是指什么? A. 月亮变化
    B. 秋天的开始
    C. 离别的痛苦

  2. 诗人希望与友人重聚的心情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A. 无奈
    B. 渴望
    C. 忍耐

  3. “欲寄吟笺”中的“吟笺”指的是什么? A. 一首诗
    B. 书信纸
    C. 日记本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朱庸斋的作品更加强调团圆的渴望,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于对往昔的回忆与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庸斋诗词集》
  • 《唐诗宋词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