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重九,友人嘱代祭母》
作者: 黄绮
离魂应是随吾侧,风雨晨昏。
故国情温。骨肉飘零只一身。
登高孤望伤佳节,何处丘坟。
木落秋分。异土枯黄洒泪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时的孤独与悲伤。离去的灵魂似乎在我身边,经历着风雨的晨昏。对故乡的思念温暖而又伤感,亲人已然分离,只剩我一人。登高望远,在这个伤感的节日里,我又能在哪里找到亲人的坟墓?树叶在秋分时节纷纷飘落,异乡的土地也枯黄了,只有泪痕洒落。
注释
- 离魂:指逝去的亲人灵魂,常用于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 故国情温:故乡的情感温暖而又令人伤感。
- 骨肉飘零:形容亲人离散,家庭破碎。
- 登高:重阳节的习俗,象征着对未来的展望。
- 丘坟:指祖先或亲人的墓地。
- 木落秋分:秋天树木的叶子掉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绮,现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诗为主,常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冷暖的敏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赏菊、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作者在此节日里接受了朋友的嘱托,代为祭奠已故的母亲,情感深沉,充满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 重九,友人嘱代祭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在重阳节时的孤独感。开头一句“离魂应是随吾侧”,便点明了主题,离去的灵魂似乎依然陪伴在身边,带来的是无尽的思念。接着,诗人以“风雨晨昏”描绘了外部环境的凄凉,映衬出内心的伤感。
“故国情温”这句则展现了对故乡的温暖回忆,尽管“骨肉飘零只一身”,亲人的离去让节日的氛围愈加沉重。诗人登高望远,试图寻找连接故人的方式,然而“何处丘坟”无疑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两句“木落秋分,异土枯黄洒泪痕”则用秋天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流逝和思念的苦涩,泪水如同秋天的落叶,满地的痕迹,无处不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人对于逝者的思念和节日里的孤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离魂应是随吾侧:离去的亲人灵魂似乎常伴在我身边,强调了强烈的思念之情。
- 风雨晨昏: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变幻,暗示诗人的内心波动。
- 故国情温:对故乡的温暖回忆,反衬出孤独。
- 骨肉飘零只一身:家庭的破碎和孤独感。
- 登高孤望伤佳节:在重阳节这个本应团聚的日子里,独自登高,感受到的却是伤感。
- 何处丘坟:无能为力的寻找亲人的坟墓,表达深深的无奈。
- 木落秋分:秋天的凋零象征生命的无常。
- 异土枯黄洒泪痕:异乡的土地因思念而变得枯黄,泪水留下痕迹。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离魂”比喻逝去的亲人,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让自然景象(如“木落”)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加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风雨晨昏”与“故国情温”,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节日中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脆弱与坚韧。
意象分析
- 离魂:象征着逝去的亲人,带来思念与牵挂。
- 故国:代表着温暖的回忆和情感的寄托。
- 登高:象征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对逝者的怀念。
- 丘坟:是对亲人安息之处的思念与追寻。
- 秋分:象征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 泪痕:体现了深切的思念与无法抑制的情感流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 A. 唱歌
- B. 祭奠
- C. 画画
-
诗中的“木落”象征了什么?
- A. 新生命的开始
- B. 生命的无常
- C. 节日的欢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在重阳节时表达对国家和自身命运的忧虑,二者均以“高”字为意象,体现了不同层面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情感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