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游春,用宋王介甫韵》

时间: 2025-02-04 16:28:02

香车隘住。

笑揭红帘语。

浅蹴芳尘罗袜污。

堤上未干花雨。

画船载得琵琶。

醉中情思无涯。

不管湖烟湖水,东风取意飞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游春
香车隘住。笑揭红帘语。
浅蹴芳尘罗袜污。堤上未干花雨。
画船载得琵琶。醉中情思无涯。
不管湖烟湖水,东风取意飞花。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游玩中,香车停住了,笑着揭开红帘和人说话。
轻轻踩着满地的花香,罗袜沾上了泥土。
岸边的花雨仍未干,画船上载着琵琶。
在醉意中,情思无边无际。
不在乎湖上的烟雾和水波,东风中带着飞舞的花瓣。

注释:

  • 香车:指装饰华丽、散发香气的车子,象征富贵与美好。
  • 红帘:指装饰华美的帘子,代表春日的欢快气氛。
  • 芳尘:带有香气的尘土,这里形容春天的花瓣。
  • 堤上未干花雨:指春天的细雨还未干透,花瓣在雨中更显娇嫩。
  • 画船:指装饰精美的船只,常用于游玩或欣赏风景。
  • 琵琶:古乐器,常用于表达情感与氛围。
  • 湖烟湖水:指湖面上的烟雾和水波,展现春天的自然景象。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中的意象与春天的游玩、饮酒作乐的生活方式常见于唐宋诗词中,表现出一种悠闲惬意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霆,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脱俗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游玩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春日游玩时光的享受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人雅士对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 游春》描绘了春日游玩的美好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游春时的欢快气氛。开篇的“香车隘住”,通过生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那种轻松愉悦的气息。接着,诗人描述了在春日游玩中,轻踩芳尘的细腻情感,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画船载得琵琶”一句,展现了作者在游玩之余的文人情怀,沉醉于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之中,情思绵长。这种对于醉中情思的描写,更是反映了诗人那种恣意洒脱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不管湖烟湖水,东风取意飞花”,将春天的景色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象征着自由与洒脱,传达了对春日的乐观与畅快。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又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留下了深刻的美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香车隘住”:描绘华丽的车子停下来,暗示春游的开始。
    2. “笑揭红帘语”:轻松的交谈,营造轻快氛围。
    3. “浅蹴芳尘罗袜污”:细腻描写春天的花香与泥土的接触,体现自然的真实感。
    4. “堤上未干花雨”:暗示春雨的滋润,花朵的娇嫩。
    5. “画船载得琵琶”:船上有乐器,意味着游玩与音乐的结合。
    6. “醉中情思无涯”:表达无尽的情感,醉意中更添浪漫。
    7. “不管湖烟湖水”:无视周围的自然景象,体现内心的自由。
    8. “东风取意飞花”:意象飞舞,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灵动。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画船”、“琵琶”比喻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拟人:将“东风”赋予情感,体现自然与人的互动。
    • 对仗:如“湖烟湖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日游玩的愉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香车:象征富贵与享受的生活方式。
  • 红帘:代表春日的欢快气氛。
  • 芳尘:象征春天的美好与气息。
  • 琵琶:象征文人雅士的情操与艺术追求。
  • 飞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香车”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富贵与享受
    • C. 忧伤
  2. 诗中“画船载得琵琶”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忧愁
    • B. 快乐与洒脱
    • C. 孤独
  3. “东风取意飞花”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忧虑
    • B. 自由与洒脱
    • C. 消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1.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但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豪情。
  2. 杜甫《春望》:在春天的背景下,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陈霆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明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