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宿题天官厅後竹林》

时间: 2025-01-23 22:54:03

秋声偷入翠琅玕,叶叶竿竿玉韵寒。

声在树间元未是,秋声只在竹林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省宿题天官厅後竹林
秋声偷入翠琅玕,
叶叶竿竿玉韵寒。
声在树间元未是,
秋声只在竹林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声音悄然传入了翠绿的竹林,竹叶与竹竿在寒冷的秋风中发出清冷的声音。其实这种声音并不在树木之间,而是只存在于竹林中。

注释:

  • 翠琅玕:翠绿色的竹子,琅玕指的是美玉,这里用来形容竹子纤细清秀。
  • 叶叶竿竿:逐片竹叶与竹竿,强调竹子的细腻与清冷。
  • 元未是:原本并不是,这里表达的是一种细腻的感受。
  • 竹林:象征着清静、幽雅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自然真切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天官厅的后面竹林中宿夜,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作品表达了作者在此情此景下的思考与感受,体现了深厚的自然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竹林中独特的声音与氛围。诗的开头便引入秋声,给人一种清冷、幽静的感觉。竹林的翠绿与秋天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巧妙地用“偷入”一词,传达出秋声的悄然无息,仿佛是秋天的一种秘密。接下来的“叶叶竿竿”则是对竹林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厚情感。

在“声在树间元未是”一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声音本质的思考,似乎在说这秋声并不在树木之间,而是竹林的独特之音,突显出竹林的独特性和孤独。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似乎在反映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变迁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声偷入翠琅玕:秋天的声音悄悄地进入了翠绿的竹林,传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叶叶竿竿玉韵寒:形象地描绘出竹叶与竹竿在秋风中发出的清冷声音。
  3. 声在树间元未是:说明秋声并不在其他树木之间,强调竹林的独特。
  4. 秋声只在竹林间:总结整首诗,强调秋声的存在仅限于竹林,增添了孤独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秋声形象化,仿佛它具有自主意识,悄然进入竹林。
  • 对仗:如“叶叶竿竿”,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孤独与宁静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竹林:象征宁静与清雅,代表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 秋声: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变化,隐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声音主要来自哪个地方?
    A. 树间
    B. 竹林
    C. 水边
    D. 山顶

  2. 诗中“叶叶竿竿”是为了表现什么?
    A. 竹子的粗壮
    B. 竹子的细腻
    C. 竹子的数量
    D. 竹子的颜色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写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过往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与《省宿题天官厅後竹林》相似。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与杨万里的竹林诗作都表现了竹的清幽与自然,但王维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而杨万里则更多关注声音与环境的交融。两者在意象表现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网》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